顯示具有 music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usic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06/08

韓國達人秀 崔成奉 : 承載生命能量的歌聲

現年22歲的 최성봉 (崔成奉)(Choi Sung-bong) 參加韓國節目 Korea's Got Talent 表演唱歌。三歲時被遺棄在孤兒院, 因被施暴在五歲時逃離, 之後長達十年一人生活, 睡在樓梯或公廁裡, 在街上販賣口香糖與飲料維生。小時, 曾在夜店門口賣口香糖, 看見台上的歌手唱歌, 而深深著迷。從此, 喜歡上唱歌。

賽前他說"我唱得不好, 但當我唱歌時覺得自己像是變成另個人。"
當評審問他喜歡唱歌嗎? 他回答因為這是在他一成不變的生活中, 第一件喜歡的事情。

音樂, 可突破語言限制而傳遞情感。崔成奉用歌聲承載他的生命能量......


2011/04/01

陳綺貞「夏季練習曲」墨爾本演唱會 - 真相版

偶然得知陳綺貞要來墨爾本舉辦演唱會「夏季練習曲」, 能在異鄉聽到自己母語演唱總是格外親切, 加上票價實在是佛心來著, 澳幣39, 在這邊哼不啷鐺也只能吃四碗麵。這麼窩心的歌手, 不當面去給她讚許一番怎行(fb上按讚不算)。於是, 興高采烈跑去買票, 但因為太慢詢問, 便宜的票都賣光, 剩下的, 要很多碗麵才有(喜愛吃飯的朋友想換成飯也行)。不過, 我一向靠強運過活所以同樣老神在在, 就在開演前幾天, 看到網路上有人賣票, 馬上聯絡, 成交, YA~ 牛郎織女還是得見面(羞)。

演唱會上半場, 綺貞幾乎就坐著或站著用心唱好每一首曲子, 她個人部份還是依然強大, 乾淨甜美的聲音聽得骨肉酥散。多媒體影像內容與oboe 樂手的音色我也都挺喜歡。中場, 由盧廣仲擔任嘉賓, 不得不稱讚, 這傢伙炒熱場子一流, 根本就是個 high 咖。演場會到一半, 螢幕打出大大的字幕, 叫大家把相機拿出來, 我當然也就順應民情。(攤手)


2010/09/29

約翰藍儂的 IMAGINE

John Lennon 的 IMAGINE
從前聽還沒這麼有感覺, 現在慢慢能體會什麼叫烏托邦...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It's easy if you try
No hell below us
Above us only sky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for today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It isn't hard to do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And no religion too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Imagine no possessions
I wonder if you can
No need for greed or hunger
A brotherhood of man
Imagine all the people
Sharing all the world

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2010/09/16

2010 Sydney Festival 開幕晚會

Sydney Festival 是澳洲年度最大的藝術文化慶典, 1977 年至今, 每年一月連續三週的一連串包涵戲劇、舞蹈、音樂、美術活動. 而Festival First Night 是開幕晚會, 整個雪梨市區分成七個場地分別同時表演, 從下午兩點到晚上 11 點, 共有數十團體在這天進行演出


2009/09/16

基頓與 Igudesman & Joo


Aleksey Igudesman and Richard Hyung-ki Joo
兩位是他們學習古典樂出身, Igudesman 小提琴, Joo 鋼琴, 12 歲時在英國認識, 此後變成好友
他們的表演, 在音樂中加入許多幽默元素, 看他們如此搞笑, 其實卻有深厚音樂底子


2009/04/18

Charice Pempengco : 一個美夢成真的故事


Charice Pempengco, 15歲的菲律賓女孩,上韓國節目唱 "And I'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 一鳴驚人!能在高音部份同時維持長度與力度, 相當不易


很差的影音品質, 但還是能感受到她驚人的聲音, 歌曲 "Listen", 乏味的編曲、完全靠她聲音撐住



一年後,才16歲的她,以驚人歌聲受到西方世界矚目,人生有了重大轉變。

因雪莉絲在各個歌唱競賽及表演大放異彩,陸續被邀請去全球各地演出,在拉斯維加斯表演受到全球矚目後,也被邀請上美國脫口秀天后歐普拉的節目,要知,能上歐普拉的節目的人可都各有來頭。

她從小的偶像,就是席琳·狄翁(Céline Dion)與盲人義大利男高音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她把她的夢想畫在圖畫本上,幻想有天可以一起跟席琳與安德烈一同唱歌。在一次節目中,安得烈在電話中邀請雪莉絲到義大利與他同台演唱,她興奮不已。

雪莉絲的童年不如一般小孩幸福,父親長期有暴力傾向,直到雪莉絲三歲的某天拿槍射向雪莉絲母親,迫使母女毅然離開家裡。她內疚她當時太小無力幫忙,所以她覺得長大有能力了,更要回饋給母親。

雪莉絲在她七歲時開始參加歌唱比賽,展露天賦。參加超過八十個歌唱競賽,為了只是想要幫媽媽,即使獎金只有一點點,但也能有一點點錢可以買喜歡吃的披薩。

雪莉絲在歐普拉的節目獻唱,幫她彈琴的正是 David Forster。David是流行樂界的天王製作人,你也許不認識他,但他製作過歌手可是嚇嚇叫,惠妮休斯頓、席琳狄翁、芭芭拉史翠珊、比吉斯、瑪麗亞凱莉、Kenny G、麥可傑克森、瑪丹娜。據說 David 已將雪莉絲簽下,準備錄製專輯。

演出後,節目安排驚喜,席琳·狄翁透過電視連線與雪莉絲談話,與雪莉絲掩飾不住內心激昂情緒,能想見有天愈見自己心中偶像那種激動,而席琳也邀請雪莉絲在她世界巡迴演場會中一起同台演唱,把歌獻給她母親。


席琳世界巡迴演場會,紐約麥迪遜花園,席琳很好,幾乎不搶雪莉絲演出,讓她成為主角。雪莉絲的驚人演出,現場為之沸騰。演唱完,席琳甚至問將來換雪莉絲在麥迪遜花園演唱時,會不會邀請她當來賓。

就這樣,一個16歲的小女孩的美夢成真。


並且,我們知道,故事還沒完......


2008/05/28

音樂集錦 (2)

美國音樂團體 Matt and Kim 的 MV
地點是紐約的時代廣場逐步脫衣,概念簡單有趣


-------------------------------------------------
三人共拉一把琴


-------------------------------------------------
三人用瓶子吹出俄羅斯方塊主題曲


-------------------------------------------------
這就是朋友相處之道

"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 是 Dionne Warwick 的單曲, 與 Stevie Wonder, Elton John and Gladys Knight 合唱, 當時曾 Billboard 四週冠軍與 top 100 整年. (杜德偉&周華健後來也有唱)

這版本我很喜歡, 是 Dionne Warwick, Stevie Wonder, Luther Vandross & Whitney Houston 的超強組合, 1986 年 live 演出. 很少有人可在 whitney 之後接唱還沒被吃掉, luther 很猛. 喜歡那時候的表演, 沒有華麗聲光, 服裝, 舞群, 只有音樂


And I never thought I'd feel this way
And as far as I'm concerned
I'm glad I got the chance to say
That I do believe I love you
And if I should ever go away
Well then close your eyes and try
to feel the way we do today
And then if you can remember

*Keep smiling, keep shining
Knowing you can always count on me for sure
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
For good times and bad times
I'll be on your side forever more
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

Well you came and opened me
And now there's so much more I see
A so by the way I thank you
And then for the times when we're apart
Well then close your eyes and know
These words are coming from my heart
And then if you can remember

從沒想過我會有這樣的感覺
對我來說
我很高興自己能有機會說:
我確定自己真的愛你
如果我必須離去
那麼,閉上你的雙眼
試著感受我倆今天所做的
然後,如果你還記得 ..........

保持你的笑容,光彩煥發
請你相信,你永遠都可以倚靠我
那就是朋友相處之道
不論是歡樂時光或是苦難的時刻
我永遠都在你左右
那就是朋友的好處

你來到我身邊,啟發了我
如今,我比以往看得更多
因此,我要順便向你道謝
在我們分開的日子裡
閉上你的眼睛,請你明白
這些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然後,如果你還記得 ..........

-------------------------------------------------
Jason Mraz -I'm Yours (live)
喜歡這種簡單


-------------------------------------------------
Matt Rach 的搖滾卡農

台灣樂手及作曲家張逸帆(Jerry Chang)以Johann Pachelbel 著名的卡農改編為搖滾版本 "搖滾卡農", 被韓國人임정현(funtwo)演奏後, 在youtube上紅遍一時


這版本由 Matt Rach 演奏, 有更精采的變化

-------------------------------------------------
The Aristocats 貓兒歷險記是迪士尼的第20部長篇動畫
Julien Neel 翻唱了其中的主題曲 "Everybody Wants to be a Cat"
由單人錄製四部音樂的清唱版本


-------------------------------------------------
來自法國的絃樂四重奏 Quatuor Ébène, 演奏黑色追緝令的經典配樂


另一段白雪公主 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


-------------------------------------------------
Yves Montand (伊夫蒙坦), 義大利生的法國歌手, 甘醇老酒般的迷人


-------------------------------------------------
三歲記得這麼大的曲子......我愛上這小鬼了......


-------------------------------------------------
蕭邦的革命練習曲 Frédéric Chopin - Revolutionsetüde, op.10
好強


2008/02/24

蔬菜樂器

一個日本人把蔬菜變成樂器演奏

花椰菜


紅蘿蔔


紅椒


甘藍菜


蘋果


2007/10/09

音樂、演唱會札記 (2)

10/9/07 2007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

今年因颱風的關係, 國內賽延期到第二天, 同日國內前三名與國際隊伍比賽進行決賽
幾個國外團體因颱風被滯留在其他國家, 決賽內容比起去年是遜色了不少

重唱組最後前三名全部從缺, 寧願從缺也不拉低藝術節水準
歌手組, 來了兩隊國外團體, 德國的 Klangbezirk與斯洛維尼亞的 STIL Quartet
Klangbezirk奪得2005年奧地利 VOKAL.TOTAL爵士組冠軍,流行組亞軍
STIL Quartet奪得 2006年Vokal.Total比賽中獲得open組冠軍
兩隊聽完都是收穫良多, 果真超水準

覺得跟國內最大的差異在於"和諧與平衡"
國內也有很不錯的演唱者, 但整體音樂總不夠協調, 再來就是打擊與 bass(指在阿卡貝拉裡的聲部)都比較弱
還有所謂"刻意"的表演動作, 就是在音樂固定地方做出固定的動作, 而不是隨意自然

真正的收穫不在於比賽過程, 而是其他隊伍的示範演出
國內第一團的歐開, 今年沒參賽, 在比賽前秀了幾首
歐開的聲音跟一如往常乾淨和諧, 比起國內其他團體高了一個層次, 也是個人認為唯一可以跟國外較量的團體

賽後, 由西班牙團體 b vocal 表演, 他們帶領我進入阿卡貝拉另一個境界
聽過許多優異的團體, 第一次受到如此強大的力量, 不像是演奏音樂,而像是玩弄音樂
二話不說買了隔天 b vocal的演出

-----------------------------------------------------
10/10/07 b vocal 與 Stouxingers

兩個世界頂尖的 A Cappella 團體

上半場, 由六位德國歌手組成的 Stouxingers, 擅長節奏模仿電子器樂,
甚至可以一個 vocal 五個打擊, 非常特殊的組合, 節奏複雜完全將優異技巧展現無遺
團員裡有個超重的Bass (是我現場聽過之最), 甚至重到椅子共鳴振動,
其厚實低音, 配合類似藏傳佛教的吟頌技巧, 上半場就已值回票價

下半場輪到無伴奏音樂界的天王團體, 來自西班牙的b vocal , 成團迄今已超過12年
2006年在奧地利Vokal.Total大賽流行組中榮獲第一名, 同年受邀在西班牙國王及王后面前獻唱

音樂類型極廣, 從文藝復新、巴洛克、爵士、藍調、搖滾、pop、拉丁、電音等
豐富的曲目安排, 像是一桌精心安排的饗宴
他們不只把音樂唱好, 且大量融入幽默元素於表演、音樂中,
而各聲部可隨時更換, 同個人這首一下和聲、另一首變主唱、再另一首又變打擊
五位都能唱 vocal, 其中一位居然能兼任假聲男高音及打擊(這兩部往往是不同人擔任), 十分厲害

安可時 b vocal 用台語唱台灣民謠"丟丟銅", 唱第一句時全場即尖叫連連, 三部卡農外加音效、節奏
而我一想到他們是在沒太多時間練習的情況有如此表現, 就覺得恐怖
能特地為當地觀眾準備曲目, 看得出其用心(事實上我還不喜歡那種敷衍了事譁眾取寵的安可曲)

演出前朋友還略帶質疑, 覺得在音響這麼乾的場地演出會好嗎?
我回說, 如果在這種場地能有超水準演出, 絕對更令人折服
演出結束, 數分鐘的起立鼓掌, 這是他們應得的!!
其後跟友人沈醉在他們音樂的歡愉氣氛中, 討論著當晚演出內容,
直到晚間 11 點多主辦單位趕人, 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這次能邀請高水準的團隊來台, 配合低廉票價
比起許多來台灌水的演奏者, 動輒破千的門票, 我要給予國際重唱節的主辦單位一些掌聲

單純看網路影片, 不及格的影音品質, 實在呈現不出他們豐富的音樂表情及現場感染力
將就囉


-----------------------------------------------------
10/31/07 陶喆「123我們都是木頭人」演唱會


參與過陶喆 2003年"Soul Power Live"
及2006年"就是愛你音樂驚奇之旅"兩次演唱會
今年當然也沒錯過

我喜歡陶喆給予音樂新生命的創作方式
這次演唱會一樣展現其音樂豐富性
八成的曲子,音樂又重新編過
幾首曲子的調性跟原曲變化很大
前奏一出來,往往還是不知道哪首
甚至還加入類似中東(印度?)、巴洛克等有趣的音樂元素
我不喜歡演唱會就是所謂的"專輯音樂+觀眾聲"
然而台灣某些歌手連專輯的水準都還沒有
一樣能辦演唱會
有些演唱會好看是好看
煙火、熱舞、超華麗舞台
但抽掉"音樂"以外的東西又剩多少?

除了音樂本身外
陶喆也藉由音樂傳達一些意念
雖然還是愛與和平這種老掉牙,哈

第一次坐這麼高的位置
才發覺小巨蛋空間奇差無比
整個低音從屋頂壓下來
高音全都被吃掉
無法聽到聲音細膩的部份
尤其是打擊及Bass 很重的曲子
聽的實在不舒服
清唱時反而好些

這次的 Band 水準也很高
各器樂皆沒讓人失望
先前幾位打擊鋼琴吉他老班底外
兩位女合音更是表現突出
可薇實力雄厚
與陶喆合唱時絲毫不遜色
另個合音 Elisa 的多功能令人印象深刻
合聲之外還能兼演奏小提琴、長笛、長號、吉他
簡直比貴夫人調理機還厲害

現場獲得的感動
不是家裏音響扁平聲音所能承載
更別提如何用文字轉換
期盼陶喆下次演出


-----------------------------------------------------
8/1/08 Jazz & Blues Festival

為期三天的免費爵士音樂節
我主要就是來看 James Morrison
這位小號手
之前對他久仰大名,當然得親臨現場

可惜他這次沒表演我最期待的長號
至於跟他搭配的女歌手 Deni Hines
個人不是太喜歡他的聲音
表演味十足就是了
最後閉幕來個煙火秀

這段影片,展示了James Morrison 的 multiphonics (同時多音)能力
以及用長號不靠滑管模仿小號


-----------------------------------------------------
9/20/09 Idea of South :實驗廣播音樂計畫


Roger Mills, 是個作曲家,演奏家, 在歐洲闖蕩20年之後, 最近又回到澳洲, 他有個實驗音樂的作品 Idea of South 找上了我

這作品是我們在錄音室 live 演奏音樂, 即時與另外兩個廣播電台(預先錄製音樂) 一起合奏 30 分鐘的曲目, 是個遠距離的音樂合奏, 因為音樂內容十分現代( 一些樂器聲響, 人的說話聲, 特殊音效等等), 譜我自己記, 沒有小節, 沒有音符, 他往往都是說要什麼"感覺" (鬼才知道他的感覺)(還好,他看不懂中文), 其餘讓我自由發揮

由於要讓三個地方的音樂同步, 現場都有技術人員在控制, 我們這邊的現場音樂雖然可以隨時調整, 但另外兩邊預錄製的音樂如果不同步, 就無法順利合奏, 所以排練時, 當然也遇到許多技術問題

經過幾天排練修正後, 正式演出好死不死我就感冒, 但後來證明, 頭暈腦漲似乎對演奏現代樂有加分的作用

正式演出結束, 廣播主持人再次介紹曲目, 所有工作人員互相道賀, 一兩個月來的辛苦, 就為了這半小時的演出, 感謝大家

一個特別的經驗...


-----------------------------------------------------

6


-----------------------------------------------------

7


-----------------------------------------------------


8

-----------------------------------------------------

9


-----------------------------------------------------




2007/10/08

Dee Dee Bridgewater 專訪

自從看過 Dee Dee Bridgewater 的演出
就十分著迷她的音樂
而看了她專訪
則讓我更喜愛她
原文轉自 Jazz 'N Azz (已取得作者同意)

聽說妳的父母都從事音樂相關的行業,可以談談他們嗎?

嗯,其實只有我的父親而已。他曾是個小號手,現在退休了。還當過學校老師,也當過校長,從田納西州的曼菲斯城〈Memphis〉,也就是我出生的地方,開始的執教生涯。他教過爵士樂團,也兼任私人音樂家教,有許多在爵士樂壇十分成功的樂手都曾是他的學生。像是鋼琴手Harold Mabern、Phineas Newborn、長笛手Charles Lloyd等等,還有英年早逝的小號好手Booker Little也曾是他的學生。其他像薩克斯風手Frank Strozier和George Coleman也是。還有Harold Mabern,等等,我剛剛是不是已經提過他了?所以我等於是聽著爵士樂長大的。

至於我母親,她其實沒有什麼音樂天賦,但她喜歡聽爵士歌手唱歌。Ella Fitzgerald是她的最愛,肚子裡還懷著我時就常放她的唱片。她現在八十多歲了,還是常常告訴我當我只有十個月大時,話都還不會說一句,卻已經可以跟著Ella一起擬聲演唱。這件事讓我明白為什麼我天生就會擬聲演唱,從來不需要去學校。此外,也讓我理所當然的認為:「喔,爵士樂嘛!就是擬聲演唱呀! Ella這麼做、Betty Carter這麼做、Sarah Vaughan這麼做、Carman McRae也這麼做呀!」你知道嗎,這麼多我崇拜的歌手都是這樣唱的。我在家裡總是聽爵士樂,和朋友在一起時,你知道的,會聽些廣播電台的節目,像是五十大排行榜啦、靈魂樂啦等等。

我三歲的時候全家搬到了密西根州福林特市〈Flint〉。因為在五零年代的美國,非裔美人若想要好一點的工作,必須到北邊去找。那邊工廠多,對黑人勞工的需求量較大。所以我是在福林特市長大的。但到了十四歲左右,發現身旁的朋友們沒半個聽爵士樂,我竟是唯一的一個!你可以說那時我是個怪咖。我十六歲時組了一個三重奏,那時許多含主唱的三重奏或是四重奏樂團都嚮往西元1962年成立的摩城之音〈Motown〉,我家附近幾個女生也和摩城之音簽了約。應該說,幾乎所有住在福林特市且有點音樂潛力的新秀,都被他們給簽走了。他們本來也準備給我一個合約,但那時 Berry Gordy剛簽了Stevie Wonder,有一堆兒童福利法的問題必須處理,所以他們只好告訴我爸,等我滿了十八歲後再說。這可把我惹毛了,於是告訴我爸說我不要和他們簽約,我要和 Capitol唱片簽,因為Nancy Wilson在那裡!嗯,我當然還搞不清楚弄一張爵士唱片的合約有多難,呵呵!

嗯,這真是很神奇的故事。所以,妳天生就是個唱歌的料?

我天生就會唱,我的嗓子是天生的,我從來沒上過半堂演唱課。除了一次,那是我第一次在紐約和Thad Jones – Mel Lewis大樂團合作的正式演出。

喔!那是你的首次職業演出對吧?

一點沒錯!我從西元1970年到1974年都和他們合作。但我十八歲時就在大學的爵士樂團唱歌,十九歲則加入了名滿天下的伊利諾大學爵士樂團。那裡出了個鋼琴手叫做Jim McNeely,我們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合作表演。他現在是Village Vanguard爵士大樂團〈VJO〉的話事人,而VJO的前身就是Thad Jones – Mel Lewis大樂團。所以,在我這一輩的女歌手中,我可能是最後一個擁有和Ella Fitzgerald、Sarah Vaughan相似的出道背景,也就是擁有大樂團的經驗。

我從大樂團開始我的演唱生涯,就音樂本身而言,我覺得我佔了許多優勢。因為在大樂團裡,身為一個歌手,必須要把自己的聲音穿過十八種不同樂器。這會讓你瞭解,利用正確的呼吸方式,然後讓聲音具有穿透力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畢竟在七零年代,音響器材和今天是完全不能比的。有很多狀況,像是當音響器材不夠好,手上的麥克風又不夠力時,我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聲音出的去。這也是為什麼我相信,如果你把我和一些比我後期出道的年輕歌手相比較,像是Cassandra Wilson,或是也有些大樂團經驗的Dianne Reeves,我的聲音是比較夠力的。我能夠讓聲音穿透出去,而她們不能,因為我有大樂團和音樂劇的經驗。

而講到音樂劇,那是根本沒有麥克風的!不,應該是說我不用麥克風。許多音樂劇歌手身上都戴著麥克風,因為她們的音量不夠。我演的第一齣音樂劇,《The Wiz》,我是全場唯一沒有配戴麥克風的歌手。我就像歌劇女高音一樣,利用吊掛在上空的收音麥克風便可以讓聲音傳到觀眾席最遠的地方。

那妳需要刻意去鍛鍊自己的聲音嗎?看起來妳好像比較像是「從作中學」?

答對了!我從演出中汲取經驗。不過我曾求教於一位了不起的古巴女歌手,叫做Gladyces DeJesus。她教我呼吸的方法,所以我懂得如何讓聲音穿出去。我也曾從女高音的演唱裡學習歌唱技巧,因此我三不五時也會跟劇作家或歌手合作一些歌劇演出,而且成果還不賴!我和Jessye Norman合作過幾次,Jessye也對我的歌唱技巧印象深刻。因為除了正確的呼吸方法外,我還能運用許多細膩的聲音技巧替我演唱的歌曲上色。我可以很粗野地唱節奏藍調或搖滾樂,也可以很輕柔優雅,有一陣子我甚至被拿來和Marilyn Monroe比較,因為我也可以唱出小女孩般的可愛歌聲。我還能讓聲音聽起來就像是樂器演奏,多半假扮成小號,近年來也加了薩克斯風,現在我更愛模仿裝上弱音器的伸縮號。而這些能力,必須歸功於過去的表演經驗。

所以妳不僅是個歌手,更是個演員囉?!那麼以一個演員的角度,能不能談一些這方面的收穫?

嗯,從音樂劇的表演裡,我學會了如何和遠處觀眾溝通的技巧。導演總是會說:「妳必須要把情感傳遞到最遠處包廂裡的觀眾,他們必須要從妳的聲音裡感受到才行!」所以這就不簡單了,你必須要用比較大的音量,卻不能用吼的,得用一些特殊的歌唱技巧才能把感情送過去,而這就是我當演員最大的收穫。所以我常建議年輕演員去上一些戲劇課程,學習在大舞台上如何放鬆。你知道的,年輕演員見到大舞台時總是會怯場。看著舞台這麼大,底下觀眾這麼多,如果沒有先經過類似的訓練,他們會進退維谷。

現在我喜歡透過合作去協助這些年輕人,讓他們成為一個全方位的藝人。好比說學跳舞就很重要,學習怎麼在歌曲之間喇賽也很重要,因為這樣可以吸引到觀眾,讓他們感到你真的在搏感情。還要學習如何直視觀眾雙眼,最起碼也要讓人以為你在看著他。而這可是有撇步的,比方說你不想因為四目交接而失去了對表演的專注力,這時你可以看著他的額頭;就像我現在其實正看著你的額頭,但你卻以為我盯著你的眼睛;這就是我從戲劇裡學到的小訣竅。但說實話,表演時我會儘量避免真正的眼神接觸,因為當你看到一個並沒有融入在表演裡的觀眾,情緒是會受到影響的。

〈啤酒到,Dee Dee大樂!〉

呃,你知道的,表演時讓人們認為你真在和他們溝通是很重要的。對我而言,身為一個藝人,我的目標是讓所有人都能和我一起經歷一次特別的體驗。讓他們離開後能夠擁有多一些靈感,多一些活力,去面對現實生活裡各自的問題。

我想我在西元2001年,在紐約Iridium裡欣賞妳的表演時,就感受到妳方才所說的了。而且,基本上我只問了幾個問題,妳卻把我還沒問的也都回答光了!天呀,你還真是有一套!

〈大笑〉你知道嗎,孩子,我玩這個已經超過卅年了耶!我在接受訪問時,我喜歡掏心掏肺的講,當然我也常常用一個簡單答案就敷衍過二、三個問題啦!

妳不斷提到你的歌聲渾然天成,針對這點,是不是能發表些想法?

你必須要瞭解,對我來說,我的聲音是因為老天爺賞飯吃。至於這個「老天爺」,你可以自行定義,畢竟不見得每個人的信仰都一樣。我的聲音生來如此,不需要老師教,我就是能唱。也因此,當我年紀漸長,我開始瞭解,既然我擁有這個天賦,我便有這個責任回饋。而這樣一來,我也將得到更多。我不把音樂或藝術當成能讓我財源滾滾的工具,反而將它,以及我的生命,看成上天賜與的珍貴禮物。因為並沒有太多人能夠像我一樣,可以藉由歌唱環遊世界,可以感受各種不同的文化。我非常謙卑的面對這一切,因為我比別人更幸運。所以,我每天都會感謝老天爺賞給我這副歌喉,讓我能夠撫養子女,讓女兒能夠唸到大學,能夠買房子讓她展開自己的生活。能夠替我的母親,和從我十二歲起照顧我,待我如生父的繼父,添置一個舒適的住所。我真的滿懷感激。

許多藝人把天賦視做理所當然,不知感恩,這些人組成了這個我不喜歡的可怕世界。所謂的「女伶」們,我曾有過幾次不愉快的合作經驗。他們心高氣傲,不尊重將整場演出拼湊完成的所有人。你知道每到一個國家,需要多少人力辛苦工作才能讓一場演出順利進行嗎?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件事!還有更多人,從自己忙碌的生活裡抽出時間買票進場,更有人是存了好久才買得起一張票的!我還記得在西元1989年時,我在瑞士的Morge市辦了一場演唱會。我到的早,從更衣室裡往外看,看到許多觀眾從停車場裡走來。看著他們魚貫進場,我告訴自己:「天哪!這些人將自己生命裡的一段時間抽出,只為了看我表演!他們花錢買票,家裡可能請了褓母,並盛裝出席,來到這裡希望能得到快樂。所以,我的責任就是要盡全力給他們一場最棒的秀!」這也就是為什麼直到今天,每當我上台表演時,對觀眾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謝謝你們花了寶貴的時間前來,花了錢買票,我滿心感激!」而這點,卻是很多藝人所無法理解的。因為對於一個藝人來說,少了群眾,就什麼都不是了!

妳出道這麼久,但唱片數量似乎並不多,為什麼?

我寧願稱自己是個「偶爾有機會錄唱片的藝人」,而不是一個「唱片歌手」。「唱片歌手」包括了那些家喻戶曉的流行偶像,像是Elton John,今天則有Beyoncé啦、Kanye West啦等等,這些人靠著樂迷忠誠度就可以活得很開心了,根本不需要到處巡迴演出。但是,如果我不巡迴表演,我就沒錢賺,光靠賣唱片的話可是會餓死人的!所以想想看,我靠著在世界各地"使庫比嘟比嘟"地唱歌,便可掙到衣食無虞的生活。這些鈔票還足以養活我的團員、我的音控,甚至四處辛苦張羅演唱會的經紀人。更重要的,還可以和我的家人一起分享,這是多棒的一件事!

聊的都是這麼嚴肅的話題,不如說說妳和「爵士第一夫人」間的故事吧!

Ella嗎?Ella Fitzgerald對我來說根本就是完美歌手的代名詞,或許說她是個「女神」也不為過。你不管在哪裡都聽得到她的歌聲,比方說我在雜貨店裡買東西,店裡放的可能就是Ella的唱片。去百貨公司瞎拼,放的還是Ella。基本上她的歌聲是無所不在的!當然如果我說:「我打從娘胎就受她影響」,這恐怕是扯了些。但我母親還懷著我的時候,她說她幾乎只聽Ella的唱片,因為Ella的歌聲讓她開心。事實上,當Ella過世後,我錄了一張向她致敬的專輯。當時我和Verve唱片有合約,但發現Ella和許多其他傑出樂手的經紀人早就已經製作好紀念專輯了,他們也做了一些紀念「現代爵士四重奏」〈Modern Jazz Quartet〉的專輯〈註〉。Ella實在了不起,她終其一生到處巡迴演唱,作爵士樂的親善大使,而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因為你知道嗎?在過去種族歧視嚴重的時代,黑人不准進入飯店,表演時必須穿過廚房,甚至不能被其他白人看見呢!

當我在製作這張專輯時,我對她的歌曲作了些研究,後來決定去重新詮釋Ella Fitzgerald的早期作品。而當我在準備這些老歌時,會先看看歌名,然後說:「嘿!老娘我根本聽都沒聽過這些歌耶!」開始播放後,才發現我跟著旋律哼啊哈地,搞半天原來我不只聽過,還會唱!差不多就這樣過了六、七首歌吧,我打電話給我媽,問她是否知道這些歌。比方說《I Want the Waiter with the Water》這首好了〈呼嚕呼嚕的唱了起來〉,我唱給我媽聽,想不到她竟然跟著我唱了起來!並且說:「啊!這些都是我肚子裡還懷著妳的時候聽的歌呀!」我嚇了一跳,然後告訴她:「老媽呀,原來即使我不知道這些歌的名字,但在潛意識裡,老早就聽過它們了。」

人們常常會把我的擬聲演唱技巧和 Ella Fitzgerald的相提並論,但我相信二者之間是不同的。因為我生長的年代正好咆勃爵士〈Bebop〉和硬式咆勃爵士〈Hard Bop〉當道,Ella擅長的搖擺風已經過去了。況且,我在和Mel Lewis-Thad Jones大樂團的合作期間,他們音樂裡咆勃爵士的比重也比搖擺來的高出許多。所以我的擬聲表演方式和Ella其實不一樣,我用了更多的肢體語言。我一路走來其實很辛苦的,因為我爸是來自那種「認為女孩子就該當歌手,男人才是音樂家」年代的老屁股。為了平衡我自己,我開始把自己的聲音當作樂器來「演奏」。也因此,我變成了今日樂手口中所謂的「唱奏家」〈Musician's Singer〉,我也必須扛起樂手在演奏上必須扛起的風險。比方說,當我感覺到聲帶疲倦了,我不會刻意去飆高音,因為就整體音樂性而言,此時在較低音域裡尋找挑戰與變化是比較負責任的方法。

就像之前在東京,當時我非常疲倦,而當我疲倦時我的聲音會跟著消失。我的聲音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演唱前其實不需要太多的熱身。但如果演唱前我沒能得到足夠的休息,我的聲音會直接跟我說:「掰掰!咱們二、三天後再聯絡囉!」每當我結束了一段長達二個月的巡迴,我可能需要一整個禮拜讓我的嗓子休息,讓聲音回來。因此睡眠很重要,我所需要的就是休息,不需其他偏方。大家會說保護嗓子要喝蜂蜜啦,要喝這個要喝那個的,但我在台上只喝茶,尤其是中國茶。就是那個澎什麼大海來著的,不僅能讓聲音變的清澈,也讓聲帶的疲憊感消失,真是個奇妙的飲品呀,等一下一定要來一杯先!還有,我喝大量的白開水,很多很多的白開水。也因此每次下舞台第一件事一定是跑廁所,澎大海和白開水讓我好幾次差點尿失禁呢,呵呵!


註:聽不太懂Dee Dee在這裡忽然提M.J.Q.的道理,不過西元1994年底M.J.Q.鼓手Connie Kay過世,之後是有許多紀念專輯出版,經典的《Dedicated to Connie》就是在他過世之後隔年發行的紀念錄音〈西元1960年未曾出版過的老錄音〉。而Ella Fitzgerald是西元1996年過世的,時間上差不多,故由此推論。

嗯,讓我再向妳ㄠ一個問題刻以嗎?

嗯哼!

對妳來說,妳會怎麼定義爵士樂呢?

爵士樂就是一種自由的音樂形式,爵士樂就是「表達的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有點可惜的是,今天爵士樂的原始精神正在變質。因為主流唱片廠牌為了迎合大眾口味,硬是淡化了爵士樂裡原本強調的精神,或說他們在「消費」爵士樂。讓爵士樂變得不具攻擊性,人們聽完後沒有什麼啟發,變成一種「優質背景音樂」。就我的看法來講,今天的年輕歌手們普遍少了所謂的「靈魂」。他們大多出身自中產階級甚至有錢人家,衣食無虞,不須承受來自生活上的壓力,所以他們少了這種來自底層的「靈魂」。再加上年輕人今天多半跑去強調「天份化」、「系統化」或「書面化」的所謂音樂學校裡去學爵士樂,和以前完全不一樣。

我感覺自己屬於那些逐漸作古當中的老派歌手,當中還活著的有Abby Lincoln,不過她已經77歲了,我則已經57。接下來還有Dianne Reeves、Cassandra Wilson等。至於當今爵士第一天后則是Diana Krall,但她卻是個空降歌手!她很幸運能擁有一個願意為她做市場行銷的唱片公司,將她包裝成「白人爵士希望」。多年來沒有半個黑人歌手能壓得下她的聲勢,唱片公司當然也樂的花下大筆銀子繼續和她合作。也因為這個成功的經驗,現在想出頭的歌手幾乎都必須得會彈鋼琴或吉他,總之必須要會演奏樂器才行。但是你知道嗎?就音樂而言,我覺得聲音若少了情感上的衝擊,音樂其實是空洞的。所以我說爵士樂的精神在今天已經變質了,這是很可惜的。

有那麼嚴重嗎?!那麼,對於妳的音樂事業,今後有什麼打算?

非裔美人音樂家有點逐漸被邊緣化,但我身為一個藝人,我還是會繼續做我正在做的事。我很幸運,我能夠製作自己的音樂,也因此我擁有所有自己作品的版權。我將我的作品租給唱片公司,讓他們發行。但租賃期限到了,好比說五年或七年不等,我的音樂會回到我身邊,然後我又可以和別的唱片公司去洽談出租事宜,這樣我過去的專輯又可以重出江湖了。現在我自己也成立了一個叫做"DDB Records"的唱片公司,也發行了《J'ai Deux Amours》和《Red Earth》二張專輯。我也正在培訓公司的第一個藝人,因為大家相信我製作唱片的功力,事實上他們認為我是個很棒的製作人。所以,希望當我年華逐漸老去時,我可以慢慢減少巡迴表演,將心力多放在幫助年輕音樂家的成長之上。而這就是我最想做的事。


2007/02/12

馬利兄弟各演奏版本

電玩"馬利兄弟" 旋律已成為音樂經典, 網路上流傳各種不同的演奏版本, 選了一些較為喜愛的。

Beatboxing 長笛:
Beatbox是一種有嘴巴、喉嚨製造, 音樂、節奏、效果的一種發聲技巧。這表演者演奏長笛, 在換氣的同時製造節奏, 相當厲害。


手:
不用樂器能用雙手作旋律


古典吉他:
吉他是很優越的主、伴奏樂器, 多個聲部可同時進行


鋼琴:
完整的組曲版本, 既使只是電玩音樂, 在後段也需要高度的演奏技巧


11條弦吉他:
像是直接融合兩吉他, 高音可作旋律, 低音作bass


2007/02/09

鱒魚五重奏經典版本

鱒魚五重奏是, 舒伯特22歲作的曲子。
這個鱒魚音樂會, 五位演奏者皆是一時之選, 才華洋溢的年輕音樂家, 現在看起來簡直是夢幻隊

violin - Itzhak Perlman
帕爾曼是古典樂界的天王級小提琴演奏家, 之前來台北最便宜的票2800還只坐到四樓
一樓前15排座位不售票, 每一張都是好幾萬的慈善及關係票

viola - Pinchas Zukerman
祖克曼這也是天王級的, 但曾聽過他現場演出, 音樂是很棒, 但覺得他很臭屁

cello - Jacqueline Du Pré
杜普蕾是20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之一, 後來患有多發性硬化症於 42 歲去世(1987)
電影"無情荒地有情天", 就是在講她的故事

piano - Daniel Barenboim
巴倫波英被譽為最具全方位發展的指揮家, 不只以鋼琴獨奏及指揮得到肯定
同時也是優秀的室內樂演奏家與伴奏家, 與杜普蕾結為夫妻

double bass - Zubin Mehta
指揮大師祖賓梅塔, 曾擔任全球各大愛樂的音樂總監, 甚至獲得以色列愛樂終身音樂總監的殊榮

正式演出前, 竟在後台玩了起來, 雙人演奏孟德爾頌, 真的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天才


五位同台的經典時刻


2007/01/24

Boyz II Men:節奏藍調天團

1988 年於費城, 四位高中生Nathan、Michael、Shawn與Wanya, 組成了Boyz II Men
因參加一個 cappella的表演, 而被 Motown Records 唱片公司發掘

1991年發行了第一張專輯 Cooleyhighharmony, 這張專輯不但賣了900萬張, 也為他們贏得第一座葛萊美最佳R&B團體
It's So Hard to Say Goodbye to Yesterday, 用全清唱展現高度和諧, 不虧是唱cappella起家


1992年單曲"End Of The Road"除了一舉攻頂 Billboard, 更一口氣蟬聯了13週
成為1956年以來, 第一次有人打破貓王"Don't Be Cruel"的紀錄(11週)(當時認為貓王的不朽經典是難以打破)


94年由Babyface為他們製作第二張專輯 II
其中首支主打"I'll Make Love to You"快速躍升為Billboard冠軍
並驚人的打破"End Of The Road"13週紀錄, 連續蟬聯14週
這紀錄後來與Whitney Houston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共同保持(還記得當時電影終極保鏢有多紅吧)


到了第15週竟被同張專輯內的"On Bended Knee"擠下(這是同張專輯有太多經典的缺點嗎?)
"On Bended Knee"也持續了六週冠軍, 被同專輯擠下第一的, 史上只有Beatles與貓王曾有過這紀錄
而專輯中的"Water Runs Dry"也拿下Billboard第二, 這張專輯光美國地區就賣了1200萬張, 奠定R&B界天王的地位


1995年與當時流行樂天后 Mariah Carey合作, 共同創作及演唱 "One Sweet Day"
首週進榜即空降為冠軍, 再次驚人的打破Billboard蟬聯冠軍紀錄-16週


美國流行音樂界的流動快速、競爭激烈, 能進Billboard top100已是肯定, 天王天后也常不一定有好成績
而史上蟬聯第一最長週數前四名, Boyz II Men包辦了其中三個
在短短92~97年之間, 全球即銷售了8500萬張專輯, 成為90年代的巨星團體

2007年要再度發片的他們, 我想他們或許無法再造成當年旋風, 不過能肯定的是, 他們的音樂將會沈澱許多


2006/12/16

音樂、演唱會札記 (1)

12/16/06 燕子


燕子---唐峰、崔軍淼與台北青年國樂團音樂會
演出者:指揮/陳如祁 二胡/唐峰 柳琴、中阮/崔軍淼  台北青年國樂團
演出曲目:
《Cat's無言歌》
《滿族風情》
《黃土魂》
《燕子》
《山歌》
《阿美族舞曲》

yifen這次擔任高胡演奏,問我有沒有興趣
平日不常接觸國樂,但聽到是協奏曲就答應了

這次兩位獨奏家,來頭不小
唐峰為國家一級演員,中央民族樂團首席,崔軍淼為中國廣播樂團柳琴首席
兩位果真也是名副其實,尤其崔用柳琴演奏許多現代技巧,印象深刻

--------------------------------------------------
1/24/07 Boyz II Men 台北演唱會


美國流行樂團體 Boyz II Men是我國、高中時期迷戀對象之一, 當時台灣流行樂曲風很窄, 我總對國內音樂提不起興趣。偶然間接觸了如 babyface、Boyz II Men、k-ci and jojo等歌手, 由於他們驚人的歌唱技巧及和諧, 讓我迷上R&B, 一聽說 Boyz II Men要來台灣, 當然不可錯過。

原在日本巡迴的他們, 主辦單位(寬宏藝術)爭取來台演出。也許是太臨時了, 場地、時間都不盡理想, 連宣傳也少的可憐。寬宏這次辦的很糟, 舞台簡陋、硬體差, 好歹他們也是重量級團體, 卻沒有得到適當的尊重(表演尊重)。當然感覺他們很隨和,沒架子, 像大小孩一樣, 或許不會計較這些, 只是我覺得一流的演出配上三流的硬體, 實在很可惜。如果再考慮到不友善的票價, 我看下次寬宏辦的我都得考慮一下了。

撇開抱怨, 他們的演出真沒讓人失望, 輕鬆的合音、轉音、即興, 尤其 Wanya 如果在台灣大概無人能出其右。他們現場魅力, 也完全克服了硬體的不足, 成軍15年來首次訪台, 很高興能參與這一刻。

--------------------------------------------------
3/19/07 來自德國的彈撥印象


【來自德國的彈撥印象】德國曼陀鈴、魯特二重奏與台北柳琴樂團
曲目是:
A. Vivaldi Sonata C-Dur
D. Scarlatti Sonata G-Dur
G. Leone Sonata III, C-Dur
N. Paganini Sonata No. 1
S.F. Pearson Mountain moor
C. Munier Capriccio Spagnuolo op.276
愛的羅曼史、鳳陽花鼓、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無詞歌 、小夜曲、黑娃娃的步態舞

德國兩位演奏家音樂工整, 說是巴洛克的演奏能手真不為過, 但大部分曲目好聽之外, 沒太多驚喜。

對其中一首三重奏 "鳳陽花鼓" 印象不錯, 中阮、大阮無法與柳琴抗衡, 再狂放一些更好。"西班牙交響曲" 聽慣了管弦樂版本, 總覺得力量差太多。

這是我第一次聽以彈撥為主的音樂表演, 算是特別的經驗囉, 感謝 yifen的票。

--------------------------------------------------
3/23/07 林薏蕙長笛獨奏會


當長笛遇上豎琴—2007林薏蕙長笛獨奏會

演出者:
長笛/林薏蕙
豎琴/洪綺鎂

演出曲目:
德布西:月光
聖桑:幻想曲
克拉:組曲
達瑪斯:奏鳴曲
法朗賽:五首小二重奏

不虧是一堆印象派的作品, 上半場在神遊狀態度過, 真是一整個"印象"。我跟小諾在討論曲目是否要作些調整, 或許台下也有不少人覺得一頭霧水。當然, 曲目太安全的也不好。

我個人是很喜歡德布西的月光, 不過聽到豎琴彈倒是第一次, 也很有感覺。

--------------------------------------------------
5/3/07 海格.夏漢


[轉]"以色列小提琴家海格.夏漢是已故匈牙利小提琴家費赫爾教授(Ilona Feher)生前最後一位閉門弟子,他曾受大師史坦的提拔,精準的技巧也被樂評家盛讚為年輕一輩的海飛茲。海格.夏漢拿過的大獎不計其數, 1990年9月,夏漢與他的重奏夥伴艾諾.艾瑞茲(Arnon Erez)打破十八年從缺紀錄,聯袂奪得德國慕尼黑ARD國際音樂大賽(ARD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in Munich)的小提琴、鋼琴雙重奏首獎,更成為當年度樂壇盛事。本場音樂會和北市交合作,海格.夏漢特別帶來薩拉沙泰的《流浪者之歌》,以他濃郁的情感詮釋吉普塞的流浪情懷。英國作曲家佛漢威廉士為小提琴打造的名曲《雲雀高飛》,呈現優雅的田園風格。濃烈的吉普賽與舒逸的英式品味,海格.夏漢藉由迥異的選曲展現琴藝的用心不言自明。

指揮:李格悌
小提琴:海格.夏漢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演出曲目
羅西尼:歌劇「賽米拉密德」序曲
佛漢威廉士:雲雀飛翔
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
舒伯特:C大調第九號交響曲"

羅西尼最擅長的歌劇
序曲當然也保有其歡樂輕快
耳目一新的豎笛
音符乾淨清楚在樂團裡顯得突出
結果長笛一出來竟含糊不清
該死,含滷蛋阿
羅西尼要爬起來殺人了

流浪者之歌氣勢凌人
一三樂章真散發唯我獨尊的氣氛
或許是合奏次數不足
指揮當下也手忙腳亂
樂團顯然是跟不上夏漢的速度
不甚協調
夏漢雖力道十足
總覺得琴的音色過於甜美
無法完全展現流浪者之歌的狂野

最喜歡的是安可曲的巴哈(應該是巴哈吧)
兩對位旋律不斷來回穿插
或許這不是巴哈的最佳詮釋
但其柔美音色確讓我印象深刻

至於下半場的舒伯特
中規中矩沒踩到我的大雷
也搔不到癢處
只是聽眾每樂章間都鼓掌
你尷尬、我尷尬、指揮尷尬、樂團尷尬、大家都尷尬

--------------------------------------------------
5/27/07 阿班貝爾格


一開始張正傑介紹阿班貝爾格, 說他們不參加其他樂團甚至擔任獨奏。一天至少"團練"四小時以上(還沒算單獨練習), 這樣過了37年, 真嚇人。

國家音樂廳第一次在台上增加座位, 我坐在中提琴的正後方 3~5公尺處, 是個特別的經驗。也見到平常不過見到的演出細節, 例如不斷看到第一小提琴以眼神及微笑與其他團員示意, 演奏譜是同時有多個聲部(寧姆那首)。

海頓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 展現出絕佳的平衡性, 到了第四樂章, 聲部對話更是有趣。

阿班貝爾致力推廣現代音樂, 這次也不例外選了寧姆的極緩版演奏, 音量在極強跟極弱中變化, 以不協調和聲表現張力與感情。

下半場是一首長達70分鐘的貝多芬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 對聽眾是個大考驗, 第六樂章, 是我非常喜愛的部分。

安可曲改編台灣民謠, 或許是他們的精神感動了我, 哽咽落淚。

即將於明年解散的阿班貝爾格, 這或許是他們最後一次來台灣,很高興我參與到這一刻

嚴格來說,我也算是跟他們同"台"演出啦
--------------------------------------------------
7/7/07 搖滾麥克演唱會

搖滾麥克(Michael Learns To Rock)
這個成軍近20年的丹麥團體
今來台灣演唱
我有段時期還蠻常聽他們的音樂
我喜歡輕的Rock
正如搖滾麥克的一些情歌
不過主唱真的是老了
高音都上不太去
事實上國際會議中心的場地也不是多理想
樂器的聲音都把人聲吃掉
中間有段團員下去休息
剩主唱留在台上彈琴演唱
我倒喜歡這部分單純的聲音(如果換成鋼琴又更棒)
安可曲唱了英文版的忘春風
算是用心囉

大略上
這是紀念性質大於音樂內容的演唱會
能目睹從前喜歡的歌手添加美好記憶
也就足夠

--------------------------------------------------
7/15/07 小雅室內樂團20週年音樂會


20年前我認識了李翊青老師
今日,我熱愛藝術
這個對我意義深遠的音樂會
感謝 lily、peter、sophia、米雪爾、cindy 大老遠來捧場
--------------------------------------------------
8/19/07 陳綺貞2007台灣巡迴演唱會




原先擔心連續三天的演唱
會不會影響陳綺貞的聲音
每晚三鐘頭對喉嚨的確是高負荷
開唱後
顯然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是有影響 但還是高水準
台灣沒多少這麼舒服的聲音

曲子重編了不少
背景影像內容也不錯
明顯感受這次演唱會的用心
band 打擊部份我很喜歡
其他器樂弱了點

神秘嘉賓陳昇出場時
撼動全場歌迷
我不是很喜歡他的人
但蠻喜歡他的音樂



演唱會結束時
所有人已不在自己座位上
把國際會議中心吵得鬧哄哄
安可!!安可!!安可!!
非得讓陳綺貞三進三出
群眾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我想這絕對會是持續長久的感動

------------------------------------------------
8/30/07 夏日爵士派對--迪迪.布里姬沃特演唱會


原先我並不認識 Dee Dee Bridgewater
之前去過夏日爵士的採排
看了 Dee Dee 的演唱片段
才沒幾秒的演出就吸引了我

演唱會開始
整個音樂廳坐得滿滿
樂隊出場
一個吉他、一個 double bass、一個鋼琴及兩個打擊
接著看到 Dee Dee 小碎步的走出來
她喝著茶、煽扇子
以非常輕鬆的方式與觀眾說話
介紹她的樂隊成員
也介紹曲子

演唱中
覺得她高音拉不太上去
後來知道她已經 57 歲後
馬上佩服得五體投地
現場氣氛被她拉得情緒高漲
第一次在國家音樂廳
見到所有觀眾站起來
有人跳舞、有人唱歌

Dee Dee 舉手投足都散發出光芒
一下挑眉、一下跳舞、一下嘟嘴
你實在很難將眼光從她身上移開

band 的水準也很高
double bass 中間一段
左右手撥弦技巧
讓人目瞪口呆
最後一曲鋼琴手秀了一段
其實音樂已經被所有觀眾的鼓譟聲淹沒
不過
看到他的肢體表演
以極快的速度彈奏
加上手臂、手腕壓擊琴鍵
雖然已經偏表演性質
(不確定他這樣音樂如何)
不過效果驚豔就是
得到全場歡呼

整場演唱會曲式多變
音樂內容豐富
娛樂兼具深度
雖然在我心中
還沒撼動到那幾位天后的地位
不過這已是我"現場"聽過最有情感的歌聲
真不虧譽為 Ella Fitzgerald 的接班人

有興趣的人
可看看謝啟彬寫的樂團介紹
未來她有機會再來台灣演出
喜歡音樂的朋友們
千萬別錯過
大力推薦

-----------------------------------------------
10/9/07 2007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

今年因颱風的關係, 國內賽延期到第二天, 同日國內前三名與國際隊伍比賽進行決賽
幾個國外團體因颱風被滯留在其他國家, 決賽內容比起去年是遜色了不少

重唱組最後前三名全部從缺, 寧願從缺也不拉低藝術節水準
歌手組, 來了兩隊國外團體, 德國的 Klangbezirk與斯洛維尼亞的 STIL Quartet
Klangbezirk奪得2005年奧地利 VOKAL.TOTAL爵士組冠軍,流行組亞軍
STIL Quartet奪得 2006年Vokal.Total比賽中獲得open組冠軍
兩隊聽完都是收穫良多, 果真超水準

覺得跟國內最大的差異在於"和諧與平衡"
國內也有很不錯的演唱者, 但整體音樂總不夠協調, 再來就是打擊與 bass(指在阿卡貝拉裡的聲部)都比較弱
還有所謂"刻意"的表演動作, 就是在音樂固定地方做出固定的動作, 而不是隨意自然

真正的收穫不在於比賽過程, 而是其他隊伍的示範演出
國內第一團的歐開, 今年沒參賽, 在比賽前秀了幾首
歐開的聲音跟一如往常乾淨和諧, 比起國內其他團體高了一個層次, 也是個人認為唯一可以跟國外較量的團體

賽後, 由西班牙團體 b vocal 表演, 他們帶領我進入阿卡貝拉另一個境界
聽過許多優異的團體, 第一次受到如此強大的力量, 不像是演奏音樂,而像是玩弄音樂
二話不說買了隔天 b vocal的演出


莫札特大禮

在莫札特誕辰250週年的尾聲
DME 給了個大禮,提供所有莫札特的譜
包含各聲部、管弦樂,600餘首曲子共 25734 頁的樂譜(驚)

首先先連上這裡
http://dme.mozarteum.at/DME/nma/nmapub_srch.php


step 1  搜尋


step 2   選擇曲目

step 3   下載 PDF


2006/11/20

音樂集錦 (1)

我們這一家"主題曲
我們這一家的主題曲是 Edward Elgar(艾爾加)
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 no1(威風凜凜進行曲) (2:00 - 3:50)


-------------------------------------------------------------
Wine Glass Music



-------------------------------------------------------------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年輕的帕爾曼實在驚人



-------------------------------------------------------------
Kenny Muhammad, 著名的beatbox能手, 與管絃樂團合作, 算是一個特別的融合演出


-------------------------------------------------------------
老橡樹上的黃絲帶

Tony Orlando & Dawn(東尼奧蘭多與黎明合唱團)1973年的歌曲 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
經典就是經典, 30年後的今天, 聽完還是很有感覺


I'm comin' home, I've done my time
Now I've got to know what is and isn't mine
If you received my letter telling you I'd soon be free
Then you'll know just what to do
If you still want me
If you still want me
Whoa, 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
It's been three long years
Do ya still want me?
If I don't see a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
I'll stay on the bus
Forget about us
Put the blame on me
If I don't se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
Bus driver, please look for me
'cause I couldn't bear to see what I might see
I'm really still in prison
And my love, she holds the key
A simple yellow ribbon's what I need to set me free
I wrote and told her please
Whoa, 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
It's been three long years
Do ya still want me?
If I don't see a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
I'll stay on the bus
Forget about us
Put the blame on me
If I don't se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
Now the whole damned bus is cheerin'
And I can't believe I see
A hundred yellow ribbons round the old oak tree
I'm comin' home

我要回家了,我已服完我的刑期
現在我需要知道什麼是屬於我或是什麼不再屬於我
如果妳收到我寄的信告訴妳我將重獲自由
那麼妳會知道該怎麼做
如果妳還要我的話,如果妳還願意接受我的話
喔,在老橡樹上綁條黃絲帶吧
漫長的三年過去了
妳還要我嗎
如果我沒看見老橡樹上綁有黃絲帶的話
我會留在巴士上
忘掉我們的過去
將責怪放在我自己身上
如果我沒看見老橡樹上綁有黃絲帶的話
司機先生,請幫我看一下
因為我無法忍受我可能會看到的景象
我其實仍在牢中的
而我的愛人,她持著那把開啟的鑰匙
我只是需要一條黃絲帶來釋放我
我已寫信告訴過她這麼作
現在整輛車的乘客都在歡呼
我無法相信我所看到的……
老橡樹上綁滿了上百條的黃絲帶!
我回家了
(中文翻譯:Aisha/拙陶)

-------------------------------------------------------------
Maxim Vengerov 演奏 czardas

Maxim Vengerov (凡格羅夫)這位俄國小提琴家, 擁有速度、技巧及爆炸力
czardas 是一種匈牙利舞曲, 節奏由慢漸快
double bass 也很厲害


-------------------------------------------------------------
張莎拉演奏夏康舞曲

夏康舞曲最有名的是巴哈所作, 而 Vitali 也曾做過另個版本, 這是韓國音樂家-張莎拉所演奏
先前她來台北, 聽了她布魯赫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拉得很棒, 但沒被嚇到
她這個夏康我就很喜歡, 力道與張力十足,害我褲子都有點濕了


-------------------------------------------------------------

江蕙與多明哥演唱台灣民俗樂曲雨夜花


-------------------------------------------------------------
韓裔美籍小提琴家 Esther Kim 1988 年出生於南加州, 五歲開始學琴
她演奏薩拉沙泰的 Zapateado


-------------------------------------------------------------
Dee Dee Bridgewater 與 Lionel Hampton 同台演出

Lionel Hampton 是 Jazz 名人, 赫赫有名的 Benny Goodman四重奏成員之一
與 Dee Dee Bridgewater 同台演出 Jazz 名曲 how high the moon
雖然當時 Hampton 已經年紀很大, 音樂幾乎被年輕的 Dee Dee 壓過, 不過仍感受到他的音樂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