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7

表演、戲劇札記 (1)

11/7/06 廣場藝術節閉幕


今年廣場藝術節邀請了 風中精靈劇團 (Comediants)擔任閉幕演出。

這個來頭不小的團體,創團 30 幾年 ,在世界巡迴演出,其中包含巴塞隆那奧運及愛知萬博,橫跨影像、表演、音樂、裝置多個領域。這次以煙、火、光為主,配上打擊及管樂器做演出,也的確沒讓人失望 。

善於利用原本廣場空間,於中央舞台及音樂廳、戲劇院的觀眾都能近距離欣賞表演,氣氛掌握傑出。煙火真是放不用錢的,結尾時,我都哭了,不是太感動,是煙火的灰塵跑到眼睛。

--------------------------------------------
11/11/06 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 開閉幕表演


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台灣第一次辦如此大型的數位藝術節,開幕,四組隊伍表演,運用數位科技、跨領域合作,主持人是之前主持台灣國際重唱大賽的黃列傳,擅長利用嘴巴做出各式節奏及旋律,這次一樣有出色的表演

展期:2006年11月10日(五)~19日(日)
地點:中山堂、紅樓劇場、西門町步道商圈

古名伸舞團《記憶拼圖》2006台北數位藝術節系列活動開幕演出

各環節不論影像、音樂、肢體都有傑出表現, 互動比重其實不高(誤以為是重點部分), 而影像與舞者的存在及配合連結性高, 個人還蠻喜歡的。

一直覺得,不是所有感覺都能夠轉換成文字傳遞, 文字是人類經過學習的一種符號, 而不像音樂、舞蹈、繪畫是人類的本能。以過去看舞經驗來說,大部分就是所謂的"看不懂", 但, 不知為何, 還是很讓我著迷, 講不出來就是一種感覺, 懂不懂到底重不重要? 所謂的懂,是不是就是可以將內容邏輯化,文字化,故事化,線性化? 或許創作者本身自己也不懂, 那, 觀者又何必裝懂。

羅哲布莫 (Ludger Brummer) 表演三首曲目。

第一首與顏華容合作, 音樂很深, 老實說我一直分心(累)。不是音樂不好, 反是有很強的精神面表現, 很費功夫才能咀嚼下嚥。第二首是我比較喜歡的部分, 影像中舞蹈很吸引我(音樂單純多了)。第三首利用音場位置與圓球圖形的對應變化, 是有那麼些有趣沒錯, 只是像是杜比音響的展示影片。

--------------------------------------------
12/2/06    雲門 - 風.影

<img style="display:block; margin:0px auto 10px; text-align:center;cursor:pointer; cursor:hand;" src="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ymmmeVPiAyNjos3u_VrSMM2JLZljB2G-u8PnqSvhS80bMVhkMPwCYltYUKu23RokFj2lUu1Vr_86KjfoPIhSiNVS7VTTZ5gQ3khx2_L527YBa1NrL1ENu9sajEIy-g1SIENN-WQ/s320/wind+shadow.jpg" border="0" alt=""id="BLOGGER_PHOTO_ID_5003972091746836786" />
和 peter chen去看雲門的<a href="http://www.cloudgate.org.tw/event/2006/autumn_present/chinese/wind_shadow/main.html" target="_blank">風.影</a>

現在看表演、展覽,比較少去用腦思考,反倒喜歡用感覺的
或許受夠評論者的咬文嚼字
而同時對於說教意味濃厚的作品也實在興趣缺缺
現在,更喜歡純粹一點的東西

幾個畫面印象特別深,黑色雪花飄動,黑色大布落下
舞者手持投影機投射在移動白旗,走向綠色黑洞

單純得覺得肢體運動迷人,以專業的眼光看來定會有褒貶
但很不幸(或是很幸運的)我並沒有這包袱,就是一個感覺

--------------------------------------------
1/7/07   太平洋瘋人院

<a onblur="try {parent.deselectBloggerImageGracefully();} catch(e) {}" href="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Q7zilXELZVwaZgxW9VweyRrbzrMmbWk8y1LDy82AKSbWdOwThVv93DEbdC3LTLMagf28y1B5DciklS41JcLAHeeS22_npOaNsYkwCrtmlMUyTFBnD1nBiDWbNIyoAUG1g2_EALw/s1600-h/1654601861.jpg"><img style="display:block; margin:0px auto 10px; text-align:center;cursor:pointer; cursor:hand;" src="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Q7zilXELZVwaZgxW9VweyRrbzrMmbWk8y1LDy82AKSbWdOwThVv93DEbdC3LTLMagf28y1B5DciklS41JcLAHeeS22_npOaNsYkwCrtmlMUyTFBnD1nBiDWbNIyoAUG1g2_EALw/s320/1654601861.jpg" border="0" alt=""id="BLOGGER_PHOTO_ID_5016925210355152882" /></a>(可愛的海報)
兩個人潛入陌生人家中相約一起自殺,死前發生荒謬的趣事,黑色幽默
<a href="http://blog.yam.com/user/nextwaveNO4.html" target="_blank">官方blog</a>

劇本來說,雖然有些對白不喜歡,但大體是個有趣的題材
起碼看戲中,讓我有著劇情發展的期待
中間部分段落有點"鬧",場面沒失控
只是覺得多餘了點(對話及動作),拿掉一些或許會更精鍊

還有許多成長空間,但對於勇於投入創作,我都很支持鼓勵

--------------------------------------------
1/26/07 巴黎花街

(圖片轉自兩廳院專刊電子報)


梁志民近來把創作重心轉放愛情喜劇上, 從02年的再見女郎, 06年的公寓春光, 到07的巴黎花街。先前對前兩齣的印象不錯, 除了李立群及顧寶民的表演外, 導演的愛情見解也挺有意思。這次金士傑跨刀演出, 有趣的是, 這三齣正是ART的三位主角。


唐從聖、顏嘉樂表演可圈可點, 但是看到金士傑, 才覺得他根本沒在"演", 有如自己就是那角色。金這次的角色很妙, 串場功能外, 又同時有多種專才, 台詞令人發噱。這次的布景, 是我很喜歡的部分, 主題音樂在劇中也是畫龍點睛。劇本來說, 比前兩齣是覺得弱了些, 上半場雖然是鋪陳, 但也許緊縮一點會更好。戲遊走於安全區域, 其實就像是看好萊塢, 你都知道他要幹嘛。即使如此, 我覺得這就是戲劇迷人之處, 血淋淋的將優缺點完全暴露給觀眾。


「在這種不誠實的世界裏太過誠實,就好像是頂著風拔雞毛,到頭來,雞肉沒吃到,只會沾上一嘴毛。」金士傑



--------------------------------------------
2/15/07 青聰爵士


朋友聰義跟吳青是爵士演出者(也是古典)。他們兩個有很棒的音樂, 卻又十分低調, 鮮少公開演出。當初得知他們在情人節晚上有表演, 真的很開心, 當作是老友的聚會, 我也當作是他們的粉絲。演出當下, 忽然覺得他們好幸福, 可以常聽到彼此的音樂, 真想停住時間...


--------------------------------------------
4/15/07 半里長城


"《半里長城》輝煌版是編導演李國修另一齣膾炙人口的情境喜劇。這齣來自英國劇作《NOISE OFF》的創作靈感,藉著一個三流風屏劇團彩排歷史名劇《萬里長城》的過程,揭開一連串錯誤百出的序幕。演員不斷發生忘詞、演出場場脫序,各種狀況窘生出另種『情境喜劇』的效果。原本一齣探討秦朝宦官之間權力鬥爭的歷史悲劇—《萬里長城》,也成了一個劇團在大環境浮躁脫序的光譜下,依然權力傾軋、人性倒流的現象,諷刺地令現場觀眾捧腹大笑的《半里長城》演出。"
-官方網站

半里長城是一個三流劇團以歷史劇為架構作巡迴演出, 類似莎姆雷特的結構, 其中荒唐、誇張, 卻又血淋淋的反應舞台的世界。

看到節目手冊裡的文章, 讓我也很感動。1987年時, 屏風第一回作品"1812與某種演出"首演, 入場觀眾只有將近100位, 謝幕時只剩下16位觀眾, 且幾乎是演員親友。20年後的今天, 屏風已演出1200餘場, 將於今年六月中壢場的演出產生第100萬位觀眾。總會有一群人, 默默的一直作一直作。20年前的李國修, 可能很以想像自己未來會有100萬人次的觀眾。

如果你沒看過莎姆雷特, 不妨看看半里長城。

--------------------------------------------
9/21/07 安徒生計畫


進入國家戲劇院, 整個場地坐得滿滿, 想必是為了目睹「視覺劇場」大師羅伯.勒帕吉的風采。戲劇院左右兩側全不售票, 座位觀賞角度本來就較為偏差, 創作者寧願少賣票, 也不要影響觀眾的觀賞品質, 這點令人激賞(反觀國內?)

兩個多小時的戲, 一人分飾多角獨撐全場, 雖在戲劇也不是創舉, 但對白之多自然就拉高了難度。角色之一詮釋法國腔英文富饒趣味, 沒看字幕真還聽不懂。

因女友渴望小孩, 不做避孕措施, 所以自己跑去結紮。法國機場"又"罷工(諷刺法國勞工動不動就罷工), 只好改乘火車。故事詼諧加上幽默的對白, 縱使中場不休息的兩個多小時演出, 也轉眼即過。

多媒體與舞台裝置結合融洽不突兀, 硬體不複雜龐大但精緻, 跨領域的高整合佳作, 收穫良多。


--------------------------------------------
9/27/07 碧娜·鮑許 烏帕塔舞蹈劇場 -熱情馬祖卡



兩廳院慶祝 20 週年, 請了幾位重量級人物來台, 碧娜鮑許便是之一。

我還是第一次"現場"觀看久仰多時的碧娜鮑許。起初, 帶著朝聖心態, 並已有面對艱澀難懂抽象形體的準備。但事實上, 整個過程卻很迷人, 時而詼諧、時而感動。

每位團員皆有優異的獨舞能力, 台上換衣洗澡, 啃西瓜的雞, 游泳與海象, 掛滿氣球的裸女, 愛、情與性的暗示, 重複的肢體動作, 瑣碎生活細節, 用心的中文台詞。

等到謝幕時她本人走出, 全場起立數分鐘, 當時, 也是最感動的一刻。

原來, 這就是碧娜·鮑許的力量

--------------------------------------------
9/30/07 第九屆 台北藝術節開幕


今年台北藝術節開幕請到的是法國表演特快車劇團(Compagnie Transe Express)。

1998年「歐洲文化首都—斯德哥爾摩」文化年開幕受邀演出
1999年巴黎龐畢度中心「迎接新千禧年特展」開幕受邀演出
2005年摩洛哥「歐洲聯盟文化節」閉幕受邀演出
2005年莫斯科「奧林匹克文化節」開幕首選表演團體

表演的節目是"空中音樂會 " ( Mobile Homme )

起初從人群角落出發, 團員隨著小鼓節奏慢慢往人群裡面鑽, 不規則行走, 把觀眾包圍。滑稽生動的表情, 逗得觀眾開心不已當表演者懸吊離地往上爬升到高空時, 在空中繼續作肢體表演、打擊演奏, 現場驚呼連連。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