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問題出在蘇花高!(上)
什麼是蘇花高?
北起宜蘭蘇澳南至花蓮吉安,全長86公里
其中包含11座隧道總長40公里,20座橋樑總長34公里,雙向4車道
預估施工8年,經費930億
3D動畫說明
參照台灣過去工程經驗,時間與金錢絕對比預期增加許多
北宜高全長31公里,隧道12公里
300億-> 906億,6年-> 15年
蘇花高全長86公里,隧道40公里
930億-> ??? ,8年 -> ???
有極大的可能,這將會是個破千億且耗時十餘年的巨大工程
所有建設必有利有弊,蘇花高絕不是毫無優點,也絕非毫無缺點
支持者認為蘇花高會帶來花蓮繁榮
會交通便利,會產業東移,有大量工作機會就不會人口外移
好像攸關花蓮經濟發展的一切,都是因為沒有高速公路
但,高速公路真的是阻礙花蓮發展的主因嗎?
而興建之後又帶來多少影響?我們來從各個面向檢視
民調的真相
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公布蘇花高問卷普查
花蓮縣有高達9成3民眾贊成興建蘇花高
但是
“花蓮縣環保工作促進會發表聲明說,民眾質疑調查採記名方式,讓反對者心生疑慮不敢填寫,有人表示反對興建時,竟然有里幹事說「那就不用填了,贊成才要寫」,顯有預設立場。張淑貞並質疑問卷時要求受訪人填具姓名、戶籍地址等資料,連最基本的隱私權都不顧,暴露出那些想藉蘇花高興建獲利的人心中的焦急,這些利益包括選舉、工程等利益。”經典雜誌針對專家學者等高知識份子作的調查
“是否贊成興建蘇花高速公路?”
贊成(15%)、反對(73%)、沒意見(12%)
“興建蘇花高若是可能會破壞當地環境生態時,是否贊成興建?”
大部份原先贊同或不表示意見的學者會因而改變看法
東華觀光所對一般民眾做的研究
“是否接受蘇花高興建?”
贊成(65%)、反對(19%)、沒意見(16%)
“若火車能兩小時到台北,是否接受蘇花高興建?”
贊成(41%)、反對(45%)、沒意見(11%)
“若將蘇花高經費移作花蓮地方建設,是否接受蘇花高興建?”
贊成(34%)、反對(50%)、沒意見(16%)
可以發現問題越簡單,贊成的人越多
問題問得越複雜,反對的人越多
並且因受訪對象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顯然民眾也需被教育的
很多時候,民眾只知道有A可選,當然就同意
但如果知道A之外,其實還有B、C可選,答案就不一定了
民調絕對是要尊重,不過同時也要給予民眾足夠的資訊來作判斷
如果問題如此單純化
何不問問花蓮人 “是否贊成興建時速300公里的高鐵”
相信一樣會有九成的支持民調
不論贊同與否,對於蘇花高這麼大的議題
真的值得多花點時間來瞭解它,尤其是花蓮人
蘇花公路,死亡公路?
“省道台九線蘇花公路已是一條充滿坍塌危險的死亡公路,應儘速興建蘇花高讓花蓮有一條安全的對外公路系統”蘇花公路過去5年有142人因車禍死亡
恐怖吧,平均一年就因車禍死亡28人
當然,對於任何死亡都不應該發生,連一個都不行!!!
政府絕對有責任提供最安全的設施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但一年死亡28人就譽為死亡公路或許過於言重
參考以下三例:
花蓮縣2006年死亡車禍案件共115五件
造成122人死亡,其中的57件在省道上
而花東公路更佔了8成造成50人死亡
擁有260萬人口的台北市,去年車禍死亡人數是86人
是台北道路比較安全嗎? 也不是
事實上是以台北市交通阻塞情況
根本很難讓你速度快到車禍死亡(受傷當然有)
“屏東縣境因路幅寬闊筆直,車輛容易超速,尤其是外來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往往造成嚴重死傷,以致每年的車禍死傷人數,居高不下,近三年的車禍死亡人數,都在210人左右,去年全國第二,今年在警方的加強取締違規下,死傷人數下降。”
蘇花公路彎曲的路線,對路況不熟的駕駛也不容易快起來
比較起來,筆直的花東公路才危險多了吧
車禍死亡的關係跟蘇花高不是這麼絕對
跟車速的關聯性還高一些
“數字,是工程師拒絕傾聽的武器” 文中提及:
高速公路每件死亡車禍之死亡率:1.15人 / 每起車禍
蘇花公路每件死亡車禍之死亡率:1.07人 / 每起車禍
如果高速公路比公路更容易造成車禍死亡
蘇花高還仍然是 “讓花蓮有一條安全的對外公路系統” 的唯一解答嗎?
絕對安全的蘇花高?
政府無力改善現有蘇花公路
卻聲稱蘇花高能提供花蓮24小時安全的對外道路
蘇花高不是山邊就是山裡
經過開墾之後地質改變,到底會多安全,令人懷疑
颱風幾乎都由台灣東半部迎面而來
經過中央山脈群的削減,往往強颱直接就變中颱,中颱變輕颱
讓我們錯覺認為西部的道路就比較安全
但蘇花高跟蘇花公路所遭遇的強風豪雨情況相同
難道說蘇花高周圍的山就比蘇花公路的山堅固?
11個隧道20座橋樑只要有一處中斷就等於全線中斷
這跟蘇花公路中斷有何不同?
政府有把握用先進的技術
不讓蘇花高長達34公里的橋樑遭遇落石而中斷
不讓蘇花高長達40公里的隧道遭遇落石而阻塞
可不可以把這些先進的技術拿一點點來改善蘇花公路 ?
“韓國國家災害中心表示,“鳴蟬”颱風於12日晚橫掃朝鮮半島東部與南部,導致巨大的損失,導致140多萬戶斷電,超過2.5萬人撤離家園暫時在學校等公共場所避難,5112公頃農田被淹沒,部分高速公路路段也被洪水淹沒。”
“受暴雨影響,長野等地鐵路多次被迫停運,連接長野縣和岐阜縣的中央高速公路暫時封閉。”
“浙江甬台溫高速公路,60餘米的山體突然崩塌,近1.5萬立方米的石頭傾瀉而下,掩蓋了整條高速公路,最大的石塊足足有800立方米。一般類似的山體崩塌,往往發生在雨季或者颱風季節,但是溫州已經許久無大雨了,為什麼還會發生山體崩塌,在場的省交通廳相關專家也都表示驚奇。”
這三則事件都是高速公路事件
同樣的天災情況發生,高速公路沒有任何理由會比公路安全
蘇花高經過17個環境敏感區及11個斷層帶
有誰能擔保蘇花高能有高度安全,永遠不會因天災而中斷
人類再高度的科技終究不敵大自然的怒吼
追求永續發展
太魯閣族自治推動委員會聲明:
“我們不反對「建設與發展」,我們反對的是「複製式」的建設與發展。我們不反對「經濟繁榮」,我們反對的是「蘇花高」是唯一的選項!”
沒有花蓮人會反對花蓮發展、建設與經濟繁榮
而政客卻將反對者污名化
將 “反蘇花高”視為 “反花蓮發展”、 “反花蓮經濟繁榮”
說穿了,反對者只是擋人財路(擋少數人財路)
嘴上滿口愛花蓮的政客當然支持蘇花高,930億的工程中間會有多少利害關係
“楊仁福提到興建蘇花高預算被凍結2/3的原因。他指出行政院遲不動工興建蘇花高,才是預算被凍結2/3的原因。只要行政院開始動工,赴立院報告,被凍結的2/3預算即可解凍”平常壁壘分明的花蓮藍綠議員、立委
“隧道內因擔心一旦火災而引起柏油路面燃燒產生大量毒氣,而考慮使用水泥路面。由這些工程可見水泥業者將是蘇花高最大的獲利者,國道高工局表示蘇花高將帶給混凝土100億元的商機。”
“親民黨立委傅崐萁:「蘇花高市一個從中央到地方沒有一個政治人物反對的建設,所以它不是一個政治問題,而是政府的誠信問題。」”
“民進黨立委盧博基:「蘇花高這個東西,不是政治問題,是東部地區百姓需求的問題。」”
對於蘇花高倒是挺合群的,一面倒支持興建
最令人痛心的是,許多民眾卻同樣被政客操弄而盲目支持
他們開名車的時候會分你開嗎? 他們戴名錶的時候會分你戴嗎?
不然花蓮人赴湯蹈火賣自己家鄉山水幫他們賺錢幹嘛?
已負債1900億的國道基金,還得繼續支付700億給蘇花高
而這700億到底多少會多少進財團、政客、工程業者的口袋
肥肉擺在眼前,隨便搞個名目就能吃
也許有人擔心時局改變,不知道未來還能不能吃到
心一急,率數千名花蓮人北上抗議
當蘇花高花費千億興建完畢後,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吵花東高
把當年跟花蓮人講得那一套,原封不動搬到台東去用
政客又會帶千餘台東鄉親北上抗議,讓他們不作次等公民
接著,又一個千億案子過關,政客、廠商哥倆好一對寶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 “永續發展” !
配套嚴重不足
多少人當初不也認為高鐵會使其車站腹地繁榮,而現在大多荒涼一片
政府對蘇花高同樣沒有完善的配套政策
甚至連最基本的塞車、停車問題都沒思考
國工局估計蘇花高將有60,000輛/日的運輸量
網友則是根據雪隧的速限推算出 1,800輛/小時
再怎麼保守估計,不論如何,全日都將達到上萬車流量
這數字都對花蓮市是很驚人
花蓮市區道路規劃原先就不是用來承載龐大車流量
(曾過年期間來過花蓮的人就知道)
市區兩大停車場
東洋停車場只有 348個車位,明義國小旁停車場約110個
其他能停車的就是花蓮各大街小巷的路邊
不用多久就能把花蓮市區塞爆
屆時車子被迫停到吉安鄉,遊客要怎麼進市區?
搭計程車? 這不就失去當初開車的意義
台灣人很奇怪,難得的假期,離開都市就為了去另個地方塞車
搞得渾身疲憊再回去上班
而不是思考如何才能有優質休閒假期
記得2007農曆新年,大量人潮湧入墾丁,街道不堪負荷
為疏通車流,出現了900秒的紅綠燈
花蓮能不引以為戒嗎?
從前太魯閣沒有車輛限制,一到假日就變成大家一起塞、大家一起不用玩
現在過年期間的太魯閣,必須搭乘接駁車進入才改善許多
無法自己開車的確較不方便,但也就是因為大家犧牲一點
才能一起維持高度的旅遊品質
台灣人自私自利不是一兩天的事
大家都想自己方便,公德心低落是最大的問題
實在很難想像七星潭變成淡水的情況
對於蘇花高如果政府提不出完整配套,就不要貿然開始興建
一旦動工便無法回頭!
宜蘭經驗
“北宜高通車後遺症”指出:
"便利的交通,卻讓宜蘭面臨在地消費者流失,淳厚民風淡薄及人口持續外流的隱憂。"
"許多宜蘭人對北宜高,已從原本的期待逐漸變成抱怨,市區塞車、吃東西要排隊,原本優閒的生活步調流失。"
"雪山隧道通車後的二、三個月來,宜蘭房市呈現停滯狀態,甚至因為過分炒作而出現短線套牢,大批投資者大失所望。"
"宜蘭房地產呈現停滯狀況,而雪隧通車後時常大塞車,也沒帶來太大的利多。部分短線炒作過熱的地區,如今想要轉手賣出,卻已經淪為套牢一族了。"
"假日湧入宜蘭的遊客經常塞車,生活品質降低,就投資市場而言,不利於帶動房價上揚。"
"六月中旬通車至今,宜蘭人口仍以每月平均一百人左右的速率流失,北宜高通車帶來的商機,不敵大台北就業市場的磁吸效應。"
"宜蘭人外流台北大賣場購物,宜蘭縣農會生鮮超市營業額比去年下滑將近一成。宜蘭友愛百貨公司最近的營業額也比去年下滑百分之八。"
"多數的觀光客成了「過客」,加上宜蘭不少觀光飯店和民宿的收費仍是台北的水準。「花四十分鍾就回到台北,幹嘛多花幾千元住宜蘭?」 "
另外
“距離近了,就怕留不住遊客過夜。礁溪的溫泉旅館業者說,今年元月在宜蘭縣境內的北宜高平原線通車後,住房率就掉了三成,名產店生意更一落千丈。”宜蘭失業及人口外移問題都沒有解決,只讓宜蘭人變得更愛去台北消費
北宜高通車後
有多少宜蘭人因此在宜蘭找到工作? 有多少公司因此把公司搬到宜蘭?
離台北只有40分鐘的宜蘭,都還離產業飽和一大段距離
花蓮人為什麼自信滿滿的認為產業會繞過宜蘭而至花蓮?
因為花蓮人的所得、花蓮人的物價,所以才買得起花蓮人的房子
投資客進入市場操作造成房價不正常上揚
未來以花蓮人的所得還買得起房子?
更別提其他所有上揚的物價
但花蓮人的所得有增加嗎?
別說蘇花高一開通,公司就會有感調薪
真正受益的是投資客不會是花蓮人
宜蘭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
高雄經驗
多數人認為有了蘇花高,可以加速產業東移
但同樣的,不也是加速花蓮人口外移?
有了蘇花高,花蓮人要去台北工作更方便不是嗎
原本因家人而留在花蓮的居民,未來可以更安心的去台北找工作
開車不用三小時就能與家人團聚
就算蘇花高開通後,台北仍然比花蓮好找工作
台北機會多、薪水高(相較花蓮)、離家鄉不遠
顯然必須留在花蓮工作的理由又更少了
單純能以道路決定地方發展與否
以高雄經驗便能回答這問題
直轄市的高雄
有國際機場、國際港口、鐵路、高鐵、高速公路,甚至有正在興建的捷運
其擁有的交通建設只次於台北
卻也擁有4.2%(2007上半年)的全國最高失業率
2006年4.2%全國第一
2005年4.2%全國第三
2004年4.6%全國第三
2003年5.2%全國第二
2002年5.5%全國第一
2001年5.0%全國第二
北高兩地交通便利,搭乘高鐵甚至最快只要96分鐘
但台北人並沒有因此去高雄工作
而是高雄人更方便去台北工作
同樣的,蘇花高如果不是花蓮的就業萬靈丹
反倒成為失業加速器
這應該跟花蓮人當初的期盼有極大落差
雲林經驗
兩位雲林網友經驗分享:
“我是雲林人,但是在台北讀書加工作至今已經八年以上,基本上個人是反對興建蘇花高,別說我是用台北的角度看待,先看看我的老家雲林吧,高速公路-有、鐵路-有、省道-有、寬敞的縣道-也有!幾乎可說是四通八達,但是有了這些交通建設加上六輕也設立之後,雲林人有比較快樂嗎?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快樂(幸福)指數幾乎敬陪末座,人口也不斷流失中。
早早蓋一蓋吧,西部生態早已完全被破壞光了,現在來進行破壞東部計劃,多麼的美好呀。我們那來的理由只破壞西部不破壞東部呢,沒道理只有花東的人可以生活在好山好水,要就大家一起生活在如淡水河的河畔。”
“我們家是雲林人,從小時候,村前的小溝清到可以下去抓魚、抓蝦,到現在那條溝變成人畜勿近。那再說到雲林有什麼產業嗎?沒有,雲林可是台灣第一窮縣,有沒有高速公路通過,有。有沒有因高速公路而得到好處,沒有,反而因為引入太多工業,使環境愈來愈糟。當地人能在當地找到工作嗎?很難。我的堂哥堂弟都要離開家鄉工作,我的同學也是,在雲林找了半年的工作,最後放棄到高雄工作。雲林還有山河可以賣嗎?快可以說沒有了,你很希望大家到花東破壞了現有環境,再來說我年輕時空氣多好,河水多清嗎?花蓮目前當然不如雲林交通便利
西部人吃了很多只重開發的苦果,然後你東部人還是用西部的觀點來說為何你們可以開發而我們不能,為何不能回頭去想如何賣現有的條件跟環境。沒有非常完善的整體配套,開了這條高速公路,只有苦果,沒有好處。”
卻也因如此,沒有過度開發才保有好山好水
仔細想想,你願意搬到雲林工作嗎? 你願意搬到雲林養老嗎?
至少,這並不吸引我
如果不願意,花蓮為什麼要步入雲林後塵?
想上但是不能上
依「雪山隧道行車須知」規定雪山隧道只限小型車行駛
大貨車、大客車、連結車等大型車輛,以及運載危險物品車輛一律禁止通行
(2007年11月開放了長途客運通行)
台76線八卦山隧道也禁止大於21噸的貨車與聯結車通行
長隧道內最怕遇到不是擦撞,而是火災
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就很嚴重
節錄時報周刊 Vol.1457:
“日本Nihonzaka隧道,1979年,4輛卡車與2輛轎車追撞,火勢持續160小時,7死1傷, 189車燒毀,隧道封閉35日”
“奧地利泰倫隧道,1999年,油漆卡車追撞連環爆炸,40車燒毀,12死59傷,隧道封閉3個月,損失台幣2億3,000萬元。”
“瑞士聖哥達隧道,2001年,卡車司機酒駕對撞,隧道悶燒37小時,20死4傷,15車燒毀,隧道封閉2個月,損失逾台幣4億5,000萬元。”
“法義白朗峰隧道,1999年,卡車漏油引擎著火,隧道悶燒超過48小時。 41死,36部車含2消防車燒毀,隧道封閉3年,損失逾台幣8億5,000萬元。”
簡單說,隧道出事,沒有一個官員敢負責,乾脆全面禁止大型車進入
這就有趣了,當初熱切期盼北宜高的宜蘭人
後來發現,原來貨車還是只能走北宜公路
才發起“請全面開放北宜高通行車輛以繁榮地方發展”的訴求
現在同樣熱血沸騰的花蓮人
不論是農產品、砂石、水泥、貨運、物流等
未來一樣得乖乖的走蘇花公路,不能上蘇花高
這跟沒有蘇花高有什麼不同?
同樣的,外地來花蓮也是
大型車依然只能行駛蘇花公路
這樣能吸引多少產業來花蓮?
真正獲利的是小客車不會是大貨車
如果你是因為以為蘇花高可以增加送貨量而支持興建
那請看看現在有多少心灰意冷的宜蘭人
看著北宜高,想上但是不能上阿!
留越久賺越多
政策環評報告:
"受訪者在宜蘭地區停留平均天數為 3天,北宜高開通後,48% 會減少在宜蘭的停留時間”多少年來政客、民代不斷的給花蓮人灌迷湯
把花蓮人口外移經濟落後的原因,歸咎於沒有高速公路
告訴居民有高速公路就等於發展,這跟15年前的宜蘭人不是一樣?
2007年6月北宜高通車,同年8月,宜蘭童玩節宣佈停辦
一個延續12年的文化活動就此消失,北宜高不是宜蘭人的美夢嗎?
我個人經驗是幾年前跟一群朋友去宜蘭童玩節
在宜蘭住民宿玩了兩天
民宿要錢、租車要錢、門票要錢、逛夜市要錢、什麼都要錢
不知不覺的在宜蘭消費許多
北宜高通車後只需40分鐘車程的宜蘭
有多少觀光客願意停下腳步慢慢遊玩
宜蘭已不是宜蘭,已經是淡水、貓空、陽明山!!
花蓮縣南北狹長共137.5公里
緯度相當於西部四縣 (台中、彰化、雲林、嘉義)
交通不便使得人們來花蓮遊玩幾乎都需過夜
增加停留在花蓮的時間
無形中也增加了其他業者(小吃、名產等)的營收
停留在花蓮時間越久,遊客消費就越多
沒錯,交通便利的蘇花高將會帶入大量 “一日”遊客
但其實我們原本可以賺 “多日”不是嗎?
遊客可當天來回就不需過夜,省下一筆
例如台北人去台中玩也不一定會找旅館住
遊客多省一筆也就等於花蓮人少賺一筆
計程車、租車和旅館等將業者將會成為蘇花高通車後的直接輸家
等到花蓮被消費殆盡,遊客失去興趣
屆時又有更多業者成為間接輸家
花蓮人你還要再被騙幾次?
花蓮火車站自民國69年從舊站遷入新站
造成舊站蕭條,新站腹地也沒有因此繁榮
政府基於縮小城鄉差距,拓寬台十一線
花費6年104億,由花蓮溪口連結台東知本
放置大量難看的消波塊(竟佔海岸線2/3 !!)
大量泥沙廢土倒置海中,自然生態嚴重破壞
從前從未發生的土石流現在居然也發生了
知本因此繁榮了嗎? 沒有
但東海岸再也不是從前的東海岸
再說台十一線全日平均也才3215輛,平均每27秒才看得到一輛車
有如此必要拓寬為三十公尺的四線道,動機可鄙
多年前,花蓮引進中華紙漿廠、台灣水泥、亞洲水泥
政府告訴人民:以後花蓮不會再有人口流失
就業機會將提高,花蓮即將興旺
想想現在花蓮付出多少代價
中華紙漿廠的臭氣、海濱公路上綿延不絕的砂石車、太魯閣入口的巨大灰色怪物
粗糙的政策沒有配套設置蘇花高同樣也是這樣
只說興建的好處,政客訴說著美好未來
而沒思考之後產生的問題怎解決
花蓮人一次又一次的被矇騙,真正獲利的卻是政客及財團
花蓮人的就業及經濟問題仍沒解決
但很不幸,人民是健忘的
一段時間後,同樣手法如果又再操作一次
群眾依然會再度隨之起舞
1962年,台灣水泥廠
1968年,中華紙漿廠
1986年,亞洲水泥廠
1994年,台灣水泥美崙擴廠
2000年,和平火力發電廠
花蓮人到底還要在被騙幾次才會覺悟 !!!!
沒錯,這些公司或許為部份花蓮人帶來些許工作機會
但這就是花蓮人想要的產業嗎?
世界上有多少美麗城市可以不用重工業
同時卻能獲得可觀的觀光營收?
花蓮既有得天獨厚的天然美景
為什麼還要搞得跟重度開發的工業都市一樣?
要人潮不要車潮
2007年5月,花蓮縣「搶救蘇花高聯盟」
發動群眾搭乘一百多輛遊覽車上台北陳情
花蓮立委傅崑萁、盧博基、楊仁福、縣議長楊文值等人
率領民眾抵台北後分別到總統府、行政院等處陳情
要求儘速動工興建蘇花高
抗議者:「蘇花高一定要建,花蓮經濟才會發展,沒有人潮就沒有錢潮,蘇花高加油!」
仔細看,民眾的訴求沒錯
要的是人潮,不是要車潮,是人來消費不是車子來消費
如果能把人潮帶來花蓮,管他怎麼來
相信花蓮人定會熱切歡迎外地人來一同欣賞花蓮的好山好水
“蘇花高”是手段,賺錢才是 “目的”
如果能達到目的,手段為何也就意義不大
政府如果能做好替代方案,一樣能為花蓮帶來人潮,發展花蓮經濟
達成賺錢的 “目的”,不也造就雙贏局面
“新城市哲學 「慢城」正興起” 一文提及
“新的城市哲學悄悄在歐洲一些小城裡誕生,這套哲學叫做「慢」。繼多年在義大利發起的慢食文化(slow food)後,慢城運動(citta slow)也逐漸興起。慢城運動是慢食主義的發揚光大,發源地仍然在義大利,目前當地已有四十二個城市宣稱是慢城。而全歐洲境內,包括波蘭、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國、法國、英國、瑞士已有數十幾個城市加入。”
“起初,齊米奇市長主張車子不淮開入城裡時,許多店舖都很緊張。因為一般認定,交通流量意味著購買力。沒想到整個城市成為行人徒步區後,觀光客不降反增。”
花蓮擁有發展為「慢城」的先天獨特條件
實在可以認真思考其未來發展方向
看看世界各國,我們怎還一直停留在工業發展時期的思維?
適合花蓮的是什麼
花蓮鳳林有個鳥不生蛋、雜草重生的環保科學園區
園區裡有生鏽的鐵皮屋其他科學園區恐怕還望其項背
當初為了興建園區,縣府沒協助原墾戶爭取應有權益
反而在沒完成土地取得程序之下,趁著半夜拆除農民辛苦栽種的農作物
對這些農民而言情何以堪
中央補助五億多的興建費蓋到哪裡去,讓人看得是一頭霧水
又有多少是直接進入相關人士口袋中
事後證明,園區並沒有達到預期成效
這是在照顧花蓮人還是踐踏花蓮人?
有人仍認為沒高速公路是科學園區無法發展的主因
我對此懷疑
高雄也有個岡山環保科學園區
交通發達的高雄也並沒有因此解決失業問題
花蓮環保科學園區當初期望
“花蓮園區考量配合地方產業,以石材資源化、農業生技及生質能源產業為主要引進產業,推展低汙染產業發展,預計可引進民間投入近40億,就業受惠人數達1,000人以上。”後來則是:
“環保署表示目前已有亮泰等5家公司進駐花蓮園區,亮泰企業為該園區第一家租用園區內標準實驗廠房且完成設廠的公司,預期2年後可為花蓮地區提供150個就業機會,並創造約2億元產值。”
現在是如何? 我們已有目共睹
徵收了多少農民田地,花費了數億興建的建築
花蓮人得到什麼? 龐大代價就為了150 個就業機會?
科學園區工作內容中最大的兩族群
一是專業研發人員,一是勞力組裝人員
要你研發月薪拿個十萬你又不會
要你勞力月薪拿個二萬你又不要
沒專長、惡勞力的人,去到哪個園區一樣找不到工作
跟有沒有高速公路一點關係都沒有
那園區到底是給花蓮人工作機會?還是給外地人、外勞工作機會?
在此絕非貶低花蓮人的專業知識及能力
而是花蓮就這麼一丁點兒人(花蓮市10萬人,全花蓮34萬人)
其中會有多少花蓮人剛好有科技專長同時又想回花蓮
畢竟西、北部的大園區、大市場、大環境還是比較吸引人不是嗎
當初信誓旦旦要提供花蓮人就業機會的環保科學園區
現在看起來確實是個笑話
希望未來我們也別把為了促進發展的蘇花高當笑話看
我們是否要認真思考
或許某些產業根本就不適合花蓮,而真正適合花蓮又是什麼?
大都市有大都市的好,小鄉鎮有小鄉鎮的美
每個城鎮應該都有其獨特的發展模式
實在沒必要把全台319個鄉鎮全變成一樣
笨蛋,問題出在蘇花高!(下)
我是花蓮人,現在在台北工作,我隨然有週休2日,可是我回花蓮的次數ㄧ年只有一次,那就是過年,為什麼我回花蓮不能跟台北的同事回台中老家ㄧ樣快?為什麼我開到花蓮油錢就是同事開到台中的兩倍?我ㄧ樣都有繳稅,為什麼?為什麼我ㄧ定要坐火車?為什麼我要花比較多的錢坐飛機?為什麼西部開了兩條高速公路,不去抗議環境被破壞?為什麼東部ㄧ條高速公路就像世界末日ㄧ樣?東部當然也要高速公路阿~~這就是未來!!我希望我的工作花蓮也找的到,我就不用離鄉背景的在台北工作,為什麼那些ㄧ年才來花蓮幾次的外地人想來花蓮看好山好水就可以決定花蓮人的高速公路,為什麼花蓮反對的那些人不想想你們到底有多可憐?有多少人的小孩都要在外地打拼?不能待在花蓮工作?難道要待在花蓮造紙,挖水泥,賣名產嗎?我也希望花蓮也有個科學園區能待在老家發揮所長,這是很想往上爬的花蓮學子的夢想啊~~~高速公路絕對是花蓮發展的最必須的條件!!!我不要ㄧ個都是老人的花蓮,我希望大家來花蓮玩過後的想法室想搬到花蓮住在花蓮工作,而不是說我老的時候可以搬到花蓮養老~~~~
回覆刪除如果希望台灣到處都是科學園區
回覆刪除那就盡量摧殘擁有無價天然寶藏的花蓮吧
有沒有想過
花蓮的發展或許是觀光產業而不是科學園區
破壞大自然來看好山好水 本末倒置
多開幾班太魯閣號火車
去花蓮也會和去台中一樣快(兩小時)
...甚至比塞車快
請多運用大眾交通工具 愛惜這片土地
不要代表花蓮人 你代表的只是你自己
花蓮的價值是什麼?
是另一個臺北市?還是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安安,後來太魯閣號出事怎麼不提一下?台鐵的爛狀況怎麼不講一下?上次侯硐鐵路中斷及蘇花一中斷請問觀光產業怎麼邊慘業?開高速公路一樣能發展如國道客運這種大眾運輸不講?你不知道你的內容問題一堆嗎?
刪除如果真要問自己
回覆刪除問一下那些反對的人士看看
假設你是一個正常家庭,祖孫三代同堂
年邁的老爸.老媽
一個兒子一個女兒
還有一個個妻子好了
不然在給你優惠
兩夫妻打算要作雙薪家庭
在花蓮這工作機會低的地區
你是想叫年邁的組父母.還要下田工作
還是兩夫妻.都已打工為業的雙薪家庭
來付清 房貸.學費.車貸.以及國民的義務.納稅
我也是一個花蓮人
家裡是開土木包工的
但是我的目的不是繼承家業,因為接觸太多了
知道這工作的辛苦
我從以前至現在,沒看過父親雇用過外籍勞工
他都是給山上的同胞們一個工作的機會
但是儘管努力的工作
一個月的薪水,比公務員還低,或是跟年輕的打工族的薪水相當
火車票 花蓮往台北 要400以上
但是蘇花開通之後,光是開車就可以上去
你們同意嗎?(這類統計有估計過嗎?)
然是把這些經費當成地方建設
要建設什麼??
光觀聖地(花蓮人繼續種田,賣瑪署)
外地退休人士已居花蓮養老(年青人外移,老年人增加)
那我寧可不要什麼好山好水.老人多的花蓮
這算是什麼世外桃源,乾脆花蓮改名叫做老人鄉
不然打算建設比101更高樓層.102大樓!?還是增加一個區域的工業區
我也在美崙工業區待過一陣子,滿多公司都關門大吉
主要是因為交通的不便利
這種建設方式比水龍頭沒關好還浪費
調查也只是一部分的說辭
內容什麼都的幾乎是0
能當作什麼參考價值??
個人雖然說得機動一點
但是有時候文字遊戲就是很容易呼弄人的思考
不過我因該是被呼弄過頭了
所以個人絕對是贊成蘇花高
目前一般人最大的認知落差是在於
回覆刪除高速公路 = 發展
沒有高速公路 = 落後
如果你相信如此,那麼有了高速公路的花蓮就會發展
之後你的所有問題也都成立
"火車票 花蓮往台北 要400以上
但是蘇花開通之後,光是開車就可以上去
你們同意嗎?"
這點我同意
其實,不用等蘇花高,現在光開車就可以上去了
"我也在美崙工業區待過一陣子,滿多公司都關門大吉"
我也同意
可是,花蓮為什麼只能發展"工業" ?
必須有個認知,不是每個產業都適合"所有"地方
每個地方也不可能發展"所有"產業
花蓮有優質的天然及人文環境,事實上非常適合文化產業
我也清楚花蓮的工作難找
但是產業結構就是如此
你真的以為蘇花高一開通,宏達電、台積電就會來花蓮?
問問你身邊的雲林朋友,為什麼他們不留在自己的家鄉工作呢?
雲林有了高速公路,來的不是高科技,而是重工業
我在文中有說明,產業是需要"群聚"連結,才能節省成本
在新竹做的零件,不會送來花蓮加工再送回新竹整合
說難聽一點,蘇花高新建完成,原來賣名產的還是繼續賣名產
原來當老師的還是繼續當老師,
產業內容或許會變化,但產業結構卻不變
高速公路並不是就業的神主牌,
全省失業率最高的並不是花蓮,而是高雄,why?
故事一:
一個住在山裡的原住民朋友,他想留在山裡工作
但他不要只有老人的家鄉,所以他覺得要開一條直路通到山裡
如此,市區的各行各業就會移到山裡,他就能留在家鄉工作了...
故事二:
一個設在山裡的資訊公司,業績一直不好,
後來公司老闆覺得問題是因為少一條直路通往山裡,
有了這條直路,以後住市區的人,就會一堆人去山裡買電腦...
講幹話唷兼誤導他人,花蓮現在失業率比高雄還高好嘛,高雄花媽想把高雄的重工業趕出去為什麼趕不出去?沒了重工業的高雄損失更慘好嘛。宜蘭有了北宜高反而有更多多元產業進來你不講?美崙工業區關一堆公司你怎麼不說就是交通不便害的?
刪除蘇花高只會加強汽車的流量和破壞景觀,其他的都不會,不管花多少錢都是一條沒用的東西.
回覆刪除沒用的東西?日本世界遺產合掌村有東海北陸自動車道通過(等於台灣的快速道路)就不是世界遺產了嗎?人家有破壞景觀嗎?亂講一通
刪除不, 蘇花高還可以污錢 :p
回覆刪除照這個邏輯所有台灣的公共建設都是污錢囉?
刪除以現在來看不蓋蘇花高錯誤很多,宜蘭的旅宿也沒因為北宜高開通後降低住房率,反而花蓮常因為蘇花中斷而造成住房率下降,北迴鐵路開通多年也幾乎沒因為落石坍方中斷,不要想的高速公路是塑膠做的一樣
回覆刪除何況明明那時候北宜高通車後,宜蘭縣人口有增長好一段時間,根本沒有報導所說是人口馬上流失!戶政資料都有寫
台鐵宜蘭線客運在北宜高開通三年後反而運旅客量回升,這些台鐵網站資料都有,可見開通蘇花高根本不見得對台鐵客運量會衰退
而且蘇花高開通後台北到花蓮的距離與到台中相近,請問台中有變成台北的一日生活圈?別忘記花蓮縣的幅員可是西部好幾次縣市的綜合,真要說「路過」,該怕的反而是宜蘭!
最簡單的一句,你去問問現在的宜蘭人開通北宜高會不會後悔?
環保園區最大的問題當然是交通,不然宜蘭科學園區都有廠商進駐了,為什麼花蓮就是小貓兩三隻?
從頭到尾我只認為反對方只是看片面的問題,卻沒想到其他相對應的例子
雲林、高雄人口衰退是產業結構的問題,又不是路通了才造成人口外移,這根本是倒果為因搞不清楚狀況!而且你說到那些花蓮重工業建設在路通了之後就進來,這跟蘇花高有什麼屁關連?從頭到尾根本只是倒果為因的論述!
不支持反蘇花高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