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3

大陸之旅: 上海偽文青的一天

經過一週世博的苦戰, 今天決定當個偽文青游手好閒整天。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此區曾是魯迅等眾多文人活躍交流之處, 短短五百公尺充滿博物館、展覽館、茶坊、歷史建築等。五年前我花上數天在此區活動, 這次有種與許久未見老友碰面的感覺, 熟悉又陌生。我們選在一間「老電影」用餐, 跟台灣許多簡餐店類似, 有著厲害的裝潢, 餐點卻平凡普通。 不過, 上海畢竟是上海, 老房子老家具都來真的, 還是有幾分懷舊感覺。如果未來有機會再來, 喝個飲料裝個文人, 行, 差不多了。


在多倫路逛了一會, 下午轉戰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為亞洲文會大樓舊址, 位於黃浦江與蘇州河之間的外灘, 由英國建築師 Tug Wilson 設計, 1932 年建成, 是近代中國最早向大眾開放的一座博物館, 也是見證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場域。1952年博物館停辦, 塵封了半世紀, 直到 2010年5月才正式對外開放。陳列當代藝術為主, 我們七月參訪是開館首展《蔡國強:農民達芬奇》。


中國內地有些有著充沛創作能力的農民, 常利用廢棄物拼裝出裝置, 甚至用以陳述社會議題。他們只是覺得有趣, 從來不認為自己在做藝術, 也不知道自己有朝一日可被認可為藝術家。然而, 經由這次展覽的創意者與策劃人蔡國強, 把這些人帶入了美術館, 他們作品多半粗糙, 但足以展露當代藝術的創作精神與能量。


離開美術館, 走在街上, 偶爾還是見到幾處地方有著大大的「拆」字, 應當是為了世博所做的都市更新計畫。老共是這樣, 想拆的房子, 直接就到門上寫字, 不囉唆。


走著走著, 來到了外灘, 有所謂的十里洋場之稱, 百年來列強在此爭相割據租界, 造就今日異國風情, 望眼對岸的東方明珠, 有新舊傳承的時空意義。


持續漫步走到晚餐地點, 位於外灘茂悅酒店中的「新大陸」, 事前據說有幾樣菜不錯, 於是預定。在大陸試過幾次烤鴨印象很好, 整體水準頗高。這個新大陸的烤鴨, 標榜北京來的烤鴨師傅、片鴨師傅, 果木、鴨子、蔥、甚至爐子, 盡可能忠實呈現老北京的原汁原味。一隻鴨切了半天就取出最精華的三小碟皮與肉出來, 其他部位都不要了, 若是想吃粗飽可能會失望。配上餅皮、大蔥、白糖、蘸汁、甜麵醬等, 過癮。號稱全城第一的烤鴨果然不負盛名, 沒機會去北京的話, 在上海可來此一試。


本來想等去杭州才品嚐的叫化雞, 因為此餐一群朋友, 熱鬧, 也就先點了。叫化雞是將雞塞入餡料, 包以荷葉, 經過燒熱的土焗熟而成。上菜時, 端來整團火燒泥土, 利用槌子把土敲破, 將雞取出, 瞬時, 荷香肉香撲面而來。


金牌扣肉, 強力推薦。整個扣肉用一刀切片而成, 裡面塞滿筍絲等配料, 堆成塔狀。一刀肉的功夫雖曾見識, 然而, 如此細緻刀工還是第一次見到, 約有十來層, 相當驚人。用軟Q的麵餅夾片扣肉及筍絲, 好吃到想投共。


餐後, 上32樓的「非常時髦VUE」, 這裡有無敵的 view, 同時見到黃浦江兩岸繁華夜景, 也很推薦。可惜視野最好位置已被預約佔滿, 我們又擇地再戰。


途中見到西瓜販子, 與台灣不同是, 他們的西瓜是切整片, 插一根棒子像吃冰棒一般直接吃, 豪邁。


最後來到「LAN 蘭」。樓上的海鮮餐廳, 大有來頭, 是曾獲歐洲魚類廚師競賽金獎, 擁有45年廚齡的比利時米其林名廚 Yves Mattagne 所開設。這次無緣品嚐, 我們在樓下的 Bar 喝個小酒談天說笑, 是個用心設計的空間。


這晚, 享受與友人離別前的最後時刻, 隔日, 我們繼續西進江南水鄉古鎮。


0 comments:

張貼留言